快乐赚

来伊份官网(中国零食品牌10大品牌)

 人阅读 | 作者youmizhuan | 时间:2023-08-05 20:23

“零食第一股”来伊份上年巨亏,断臂求生靠卖子公司维持发展?

文| 王婷妍

曾经风光一时的“零食第一股”如今沦落到这样的地步,股东的减持或许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来伊份未来发展的一种不看好。

“零食第一股”来伊份于五一节前公布了其2020年年报数据。数据显示来伊份2020年全年实现收入40.3亿元,同比微增0.59%;净利润亏损-6519.5万元,同比减少728.65%,综合毛利42.13%。

此份年报一出,投资者心里可谓五味杂陈,就来伊份近年业绩及过度依赖线下渠道的经营方式来看,亏损也在意料之内。

但看到高于同行的毛利率,又觉得很纳闷,毛利率这么高为何还会亏损,并且结合此前4月15日发布的拟转让其全资子公司全部股权的公告来看,就显得更让人难以接受,没想到曾经风光一时的“零食第一股”如今却要靠转让子公司来维持上市公司的发展?

(图/来伊份官网)

净利连年下滑,仅靠第一季度盈利

近日,“零食第一股”来伊份公布了其2020年年报数据,数据显示,来伊份2020年全年实现收入40.3亿元,同比微增0.59%;净利润亏损-6519.5万元,同比减少728.65%,可谓增收不增利。

据氢财经了解,来伊份一直以来似乎都对增收不增利“情有独钟”,自2016年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这种趋势。2016年至2019年来伊份实现收入32.36亿元、36.36亿元、38.91亿元、40.02亿元,其营业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相对应的净利润则呈波动下滑的趋势。

具体来看,2016年上市首年来伊份实现了1.34亿元的净利润,2017年减少24.63%降至1.01亿元,虽然降幅稍显快速,但还好,保持在了1亿元左右。而2018年就没那么幸运了,2018年来伊份净利润1010.9万元,降幅90.1%,可谓悬崖式下跌。虽然2019年微增2.59%至1037.07万元,但较2018年的悬崖式下跌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尽管来伊份近两年的盈利能力较同行业相比稍显薄弱,但始终保持盈利的状态。所以2020年亏损的6519.53万元,是其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另外,从其年报还可以看出,来伊份除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7322.5万元以外,其余三个季度均为亏损的状态,二到四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6088.2万元、-4992.9万元、-2760.8万元。

(图/来伊份2020年年报)

而氢财经在查阅来伊份历年财报时发现,来伊份近年来始终保持着第一季度成绩实现盈利,其余三个季度均为亏损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来伊份在公布2020年年报的同时也一齐公布了其2021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来伊份实现营业收入12.15亿元,同比下滑7.59%;净利润8028.95万元,同比增加9.65%。虽然营收在同比下滑,但净利润却创下了单季度新高,又是成绩很好的第一季度,不知2021年来伊份是继续保持这个状态还是实现扭转呢,值得期待。

过度依赖线下

“主要系拓展渠道、优化人才结构及品牌宣传导致费用上升和毛利下降所致。”

来伊份在年报中将业绩亏损的原因这样解释。

但实际上,来伊份的毛利一直都处于同行业的较高位,2020年来伊份综合毛利42.13%,较同行业良品铺子的31.13%及三只松鼠的23.9%相比都高出一大截,且自2016年上市以来其毛利率均保持在40%以上,这么高的毛利却带来了直线下降的业绩,也是很让人纳闷了。

氢财经查阅研究来伊份年报后发现,在高毛利前提下业绩还能出现连年下滑的情况,其原因或许与其高额的期间费用即“三费”有着直接关系。来伊份此前在业绩预亏公告里也表示,“2020 年,公司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推动品牌升级宣传,推进业务布局,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当期增加,对当期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据悉,来伊份的销售渠道不同于三只松鼠及良品铺子的线上线下兼顾,其主要以线下为主,在如今电商火爆的时期,依然醉心于线下门店的拓展,并于2017年推出了“万家灯火”计划,推进了加盟模式。截至2020年12月31日来伊份连锁门店总数 3004 家,同比增加 212 家,但门店数量的增加势必会导致营业成本及管理费用的不断增加,门店租金及人工成本都将是影响净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近些年来伊份也在慢慢拓展着线上渠道,但由于“志不在此”且进入电商市场时机较晚,所以线下渠道在来伊份营业收入中仍然占据主要地位,2020 年全年来伊份实现的营业总收入40.3亿元里仅有14.7%的线上电商收入。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亏损是基于来伊份以线下为主,线上偏弱,近九成的业绩要靠门店来实现,因此,在疫情的影响下,来伊份备受冲击,这是其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断臂求生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556亿元,同比增长6.63%,预计2021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规模将达到11562亿元。在休闲食品行业稳定发展的时期,作为“零食第一股”的来伊份不但有逐渐跟不上脚步的势头,反而还要依靠转让全资子公司来维持上市公司的发展。

4月15日,来伊份发布公告称拟将全资子公司苏州来伊份物流有限公司全部股份以总金额1.73亿元转让给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苏州物流股权,苏州物流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对于转让原因,来伊份称“本次股权转让是公司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公司资产结构,有效整合内部资源,聚焦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本次交易有利于上市公司改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增加公司的运营资金,增强公司短期支付及抗风险能力,能够更好的支持公司战略发展,提高运营及管理效率”。

据悉,苏州物流2020年为盈利的状态,将处在盈利状态的子公司转让,很难不让投资者对来伊份的未来产生担忧。

而此前更有大股东对来伊份进行了减持。2019年10月17日,来伊份首发限售股迎来大面积解禁,数日后,来伊份就发布减持公告称,大股东及5名董监高拟减持公司股票,其中大股东上海爱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屋企管”)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的股份。

2021年4月爱屋企管又进行了一轮减持,公告称拟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982.62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91%的股份。与此同时,多位董高监也进行了减持。

来伊份自2016年上市以来,其股价也一路下跌,截至5月11日收盘股价为12.14元/股,市值仅40.93亿元,甚至都不及同行业三只松鼠204.51亿元、良品铺子196.69亿元的零头。

曾经风光一时的“零食第一股”如今沦落到这样的地步,股东的减持或许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来伊份未来发展的一种不看好。在行业欣欣向荣的大好时机,来伊份是否能跟上市场的脚步“起死回生”,氢财经将持续关注。

搭车白酒还在“醉”?零食生意难做,王一博代言的来伊份尚待一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 黄兴利 见习 姜艳鑫 北京报道

主板“零食第一股”—来伊份,最近借着零食的东风,悄悄开始卖起了白酒,在来伊份宣布进军白酒市场之后,股价也是一路狂奔,6月16日,来伊份早盘再度涨停于17.6元/股,市值59.34亿,创下了近60天以来的新高。

来伊份股价猛冲带着些“白酒味儿”,日前,来伊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对投资者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醉爱酒业有限公司于2020年初推出了自有品牌酱香型白酒产品。目前,醉爱系列酱香型白酒产品已在来伊份全渠道销售。”根据来伊份的说法,推出该品牌旨在打造上海本地化酱香酒品牌,随后引发资本市场躁动。

2016年10月12日,来伊份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随后来伊份连收14个涨停,股价很快由14元/股涨至82.37元/股。但随后几年,由于营收疲软,来伊份在资本市场可谓跌宕起伏,今年2月4日,股价一度跌破10元大关。宣布进军白酒后,股价已闻风波动,不过白酒业务能否为其业绩带来新的生机还是个疑问。

业绩增速放缓,搭白酒的车

来伊份早在2020年初就推出了自有品牌酱香型白酒,之前并没有对外销售,终于,在今年掀开了这层神秘面纱。

来伊份发布醉爱系列酱香型白酒已在来伊份全渠道销售的通知后,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华夏时报》搜索来伊份某平台的官方旗舰店时发现,目前旗舰店在售的白酒产品共有两款,分别是贵州53°醉爱6号酱香酒和贵州53°醉爱红酱香酒,容量均为500ml,定价分别为1299元和1199元,现阶段的“新品尝鲜价”分别为599元、429瓶。在此定价下,两款白酒的月销售量分别为51与70。

作为已在零食领域深耕多年的“主板零食第一股”,来伊份为何选择布局白酒行业等问题,《华夏时报》联系采访了来伊份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日,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2016年上市至今,来伊份的业绩始终停留在30亿-40亿上下的区间内。炒货豆制品、肉制 品及水产品、蜜饯及果蔬和糕点等产品是主要经营产品,在2020年营收中占比超八成。五年来,其营收分别为32.36亿、36.36亿、38.91亿、40.02亿、40.26亿,除了在2017年及2018年分别创下12%、7%的同比增幅外,其他几年的业绩变动幅度较小。

相比而言,三只松鼠与良品铺子在这几年营收体量增幅明显:2016年到2020年,三只松鼠的总营收为44.23亿元、55.54亿元、70.01亿元、101.73亿元、97.94亿元,同期涨跌幅高达116.47%、25.58%、26.05%、45.3%、–3.72%;良品铺子五年营收分别为42.89亿元、54.24亿元、63.78亿元、77.15亿元、78.94亿元,同期涨跌幅 36.20%、26.45%、17.58%、20.97%、2.32%。对于这三家零食企业来说,在营收量级上,三只松鼠领先,良品铺子居中,而来伊份排在最后。

主业增速缓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情况下,来伊份进军白酒行业算得上“另辟蹊径”。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即使涉足白酒行业,也仍会被认为是零食企业,最多是在短期二级市场形成波动,来伊份推出白酒品牌,比较缺乏品牌影响力。”

令人好奇的还有来伊份白酒业务幕后的公司,据天眼查APP显示,上海醉爱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28日,为来伊份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方向为食品生产与销售。来伊份于2021年2月19日获得酒类商品经营许可证,许可机关为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许可内容为酒类商品。来伊份财报显示,2020年上海醉爱酒业有限公司实现营收132.81万元。占来伊份总收入的3.29%。

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高端白酒市场基本处于寡头垄断格局。2019年,五粮液、茅台双双实现千亿目标,开创了中国白酒千亿新时代。在白酒行业“英雄辈出”的情况下来伊份进入白酒行业此时是否具有竞争力?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指出:“来伊份酱酒的布局也能让整体的营收利润以及股价都得到比较好的加持,目前阶段股价的上涨已经非常敏锐的体现到它在整个酱酒布局的一个资本红利。”朱丹蓬讲述到。

“酱酒成为现在中国白酒的一个叫做风口品类,越来越多的玩家会进入,来伊份的进入应该是得天独厚的,因为它布局酱酒比较早,所以它整体的供应链以及各方面相对都会比较成熟。”朱丹蓬表示。

2020年上市首亏,销售费用率超30%

作为中国第一位上市的零食品牌,2016年10月12日,来伊份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彼时,盐津铺子尚在IPO排队中,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也还未向证监会递交IPO材料,顶着“零食第一股”的头衔,来伊份在资本市场上抢尽了风头。

但随着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行业竞争者相继上市,22岁的来伊份目前处境略显尴尬。

来伊份2020年的净利润为-6519.54万元与2019年同期的1037.07相比下降728.65%,是上市5年来首亏。据来伊份发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当期政府补贴约2947.8万元。

2020年在政府给予补贴的情况下,来伊份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对于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来伊份在公告中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增加对利润造成了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来伊份邀请了一线明星王一博作为代言人,为其品牌打开知名度提高曝光。在不断加大广告宣传等费用同时,其销售费用之高也引发关注。

其中关于销售费用2016-2020年来伊份的销售费用率为30.37%、30.4%、32.9%、32.6%、32.5%。2021年一季度为26.4%。与休闲零食类上市公司里面三只松鼠与良品铺子相比,三只松鼠2021一季度为18.2%、良品铺子为21.1%。来伊份的销售费用率要高于三只松鼠与良品铺子。

对于销售费用率高于其他品牌,朱丹蓬认为:“来伊份的核心市场是在华东,主要是在上海,上海的整个营销费用一定会比其他地区的要高10%-15%。”

来伊份以线下起家。2020年,来伊份的线下店铺达2790家,43%集中在上海,同时线下实体门店,直营占比较高,且绝大部分为租赁经营。“无论是商业租金、公司人员、推广费用,从方方面面来说,来伊份整体成本肯定是最高的,所以来伊份在销售费用方面高过其他的这个公司,我觉得很正常。”朱丹蓬表示。

来伊份也在公告中表示:“各大城市房屋租赁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公司仍将面临营业场所租金提高、销售费用增加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此次来伊份进军白酒行业,成功搭上白酒这辆“热门”车,但在未来白酒能否成为来伊份的股价市场的永动机,一切还未可知。

来伊份“网红”青团检出禁用防腐剂后续:消费者可获“一赔十”

来伊份今年力推的“网红”青团——乳酸菌味青团,上市才短短数月,便遭遇“当头棒喝”。

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公布的青团产品监督抽检不合格名单中,上海来伊份食品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潘园公路店销售的乳酸菌味青团被检出禁用的防腐剂脱氢乙酸。

4月1日,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公开了一份情况说明,解释了青团不合格的原因,并决定在全国门店、APP等线上渠道全面下架乳酸菌味青团,同时向消费者致歉,提出“一赔十”的善后方案。

来伊份官网截屏

不合格批次可“一赔十”

在情况说明中,来伊份表示,事发后,即刻对全国门店、APP等线上渠道的乳酸菌味青团进行下架处理;对库存产品和召回后的产品进行了无害化销毁处理。

来伊份同时给出了理赔方案。近期,消费者可凭产品或消费凭证前往来伊份门店,或通过APP等线上渠道退货,购买了不合格批次乳酸菌味青团(生产企业:宁波思味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日期:2019-02-20,规格:计量称重)的消费者,可获得实际货值的10倍赔偿。

主观故意?还是“带入”?

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可用于黄油和浓缩黄油、果蔬汁(浆)、面包、糕点等10多种食品的生产加工,最大使用量根据食品种类的不同,从0.3克/千克至1克/千克不等。

但青团产品目前归类为粮食和粮食制品,不在脱氢乙酸的适用范围内,因此,青团产品禁用脱氢乙酸,也不得检出脱氢乙酸。

业内人士此前指出,监管部门在来伊份青团中检出了禁用防腐剂,主要有两种可能:

其一,来伊份“顶风作案”,考虑到青团是时令性的易变质食品,因此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主观故意添加了脱氢乙酸,延长青团在货架上销售的时间,降低青团因变质而未售出就下架的损失。 其二,在生产加工中,原本含在原料或生产设备等环节中的脱氢乙酸迁移进了青团产品,业内称为“带入”,并非来伊份主观故意添加违禁物质。

在情况说明中,来伊份称不合格产品中的脱氢乙酸含量为15毫克/千克,为“微量带入,并非生产过程中添加”。

来伊份内部人士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透露,这次“闯祸”的其实是流质的乳酸菌味馅料,馅料里添加的防腐剂脱氢乙酸迁移进了青团面皮,而被监管部门检出。

“乳酸菌味馅料,是一种烘焙食品馅料,脱氢乙酸是可以添加的,但用在青团里就不行了。”该人士坦言,来伊份这次创新口味的过程中的确疏忽了,对行业标准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应当充分研究所有新增原材料所含的物质,尤其是脱氢乙酸这样不允许出现在青团中的禁用物质。

乳酸菌味青团的宣传页面

含有脱氢乙酸要不要紧?

虽然在青团中添加脱氢乙酸是违反法律和相关标准的行为,当事人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但专家表示,青团中检出脱氢乙酸,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而言,消费者一般不必过分忧虑。

据介绍,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应用广泛、低毒高效的防腐、防霉剂,在酸、碱条件下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霉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含有脱氢乙酸的食物,会有风险吗?这要具体结合使用、摄入的剂量来讨论。

拿实验动物(小白鼠)的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1克/千克体重作参考,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一次吃下70克脱氢乙酸才可能有风险(人和小白鼠对脱氢乙酸的耐受性不同,且每个个体的实际耐受情况也不同,只能做一个不严谨的推论)。

这是什么概念?一般面包中依法添加该类物质的最大剂量是0.5克/千克,假设参加实验的成年人,吃的面包都按0.5克/千克的剂量添加脱氢乙酸,要一口气吞下280斤这样规格的面包,才可能有“危险”,估计还没等到“中毒”,胃就已经被撑坏了。

10多种食品能用,为何青团不行?

既然脱氢乙酸安全性尚可,且能够在限定的剂量范围内添加进其他10多种食品,那为何青团不能添加脱氢乙酸?

业内人士指出,这与青团的食品归类有直接关联。

按照传统工艺来理解,青团归为蒸煮类粮食制品,这没有问题。但近年来,随着工艺的改进,一大批“新型青团”涌现,这些青团越来越远离传统的时令性食品,逐渐向一种常见的糕点靠拢。

如果将青团归为糕点或类似分类的食品,那么在限定剂量内添加脱氢乙酸,按照规定是允许的。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截至目前,青团仍被归为粮食制品,脱氢乙酸仍是禁用防腐剂。不过,一些厂商已经遇到类似来伊份这样的问题,并开始为此奔走。”该人士表示,希望将来能够明确“新型青团”的食品归类问题,而作为经营者,也应当及时跟进最新动向,及时按照法律、标准调整自己的生产工艺,避免非主观故意的违法情况发生。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