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8750h属于什么档次(i7 8750h属于什么级别)

 人阅读 | 作者youmizhuan | 时间:2023-08-08 15:25

压得住6核心12线程游戏本?三款暴力熊硅脂横评,一分钱一分货

虽然夏天已经走了,但是暑气的高温还有点恋恋不舍。最近手里的游戏本只要一开机风扇就开始狂转,貌似空调也没办法让它冷静下来。

我手里这台游戏本还是三年前入手的,CPU是i7-8750H,6核心12线程,在当时算得上是旗舰级的处理器。显卡档次稍低一些,只有1050Ti,不过在中档画质下应付一般的游戏是没问题的。旗舰级的配置对应的就是比较高的发热,即使是在新机的时候只要运行负载稍微重一些就能感受到这款笔记本火一样的“热情”。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随着硅脂性能的老化,散热系统的性能也是大不如前。以上图为例,负载10%的时候处理器的温度就已经飙升到85℃,真怕以后在玩游戏的时候CPU会突然炸裂。所以给游戏本提升散热效率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笔记本不像台式机那样可以随意选择风冷或者水冷散热器,而且动手换硬件的难度相当大。想要提升散热效率最方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更换散热硅脂。那不同的散热硅脂对于提升散热效率差别是不是很大呢?今天就借着这次机会来做个不同档位的散热硅脂的横评,让大家了解一下那一坨黏黏的糊糊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

Thermal grizzly暴力熊是一家专业提供高效率导热介质解决方案的纯德系品牌。关于这个品牌的介绍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目前在电商平台上能找到的在售的暴力熊硅脂大致有Aeronaut、Hydronaut、Kryonaut和Kryonaut Extrem这四款。这次参与到横评中的是前三款硅脂。

对于四款硅脂的性能参数我做了个简单的表格,大家可以参照表格里的数据对产品有个大致的了解。带着数据来看我下文的内容会更有针对性。

三款硅脂都采用了针筒包装,内部都含有1g重的硅脂。包装内除了硅脂、说明书和防伪卡之外还附送了一只刮刀,方便涂抹和摊平硅脂。

这里有一点需要吐槽的地方。虽然硅脂属于不同系列,但是针筒包装的样式是一模一样的,不同系列的硅脂混到一起几乎很难分辨谁是谁。当然如果你只购买了一种硅脂是不会出现这种麻烦的。建议官方可以在针筒的适当位置上印刷一个系列名称的首字母就容易分辨了。例如Aeronaut印刷一个字母A,Kryonaut印刷一个字母K, Kryonaut Extrem印刷字母KE。

在测试三款硅脂性能之前先来看看笔记本自带的硅脂有多拉胯吧。使用AIDA64进行CPU烤机,温度瞬间上升到95℃。在后续的十几分钟烤机时间里温度曲线几乎是一条完美的95℃直线。同时AIDA64给出了显眼的过热警告,在这期间CPU降频甚至高达31%。这样的散热性能已经严重影响到笔记本的日常使用,高温除了带来不舒服的体感外,更让笔记本变得不稳定。

我这款游戏本属于比较好拆卸的,拧掉D壳上的十几颗螺丝就能直接取下后盖。

拆掉固定散热器的螺丝,断开风扇插头就能把散热器模组整体取下。这时候可以看到原机自带的白色的散热硅脂。虽然硅脂仍然有一定的粘性,但是这样拉后腿的硅脂咱是不敢再用了。

清理掉CPU和显卡芯片上残留的硅脂,笔记本的CPU不像台式机的CPU有厚厚的金属盖做防护,清理的过程必须小心翼翼,不然容易损坏芯片。

给CPU和显卡芯片分别挤上绿豆大小的一颗硅脂,然后利用刮刀均匀涂抹硅脂。

涂好的硅脂如上图所示。在涂硅脂的技巧方面我个人的习惯是把硅脂涂的略厚一点,这样在压紧散热器之后会把多余的硅脂挤出去,同时可以保证散热器和CPU之间能填满硅脂,不会产生死角。

分别更换Aeronaut、Hydronaut和Kryonaut三款硅脂,通过AIDA64进行烤机,整个测试过程中室温都在26℃左右。

在使用Aeronaut硅脂后烤机15分钟,CPU温度一直稳定在84℃。虽然也有CPU过热提醒,但是相比原先95℃已经降低了很多。

在更换了Hydronaut硅脂后烤机温度进一步降低,温度稳定在80℃,整个烤机过程中CPU也没有过热提醒和降频出现。

Kryonaut硅脂是三款产品中表现最好的,即使经过将近30分钟的烤机温度都没有超过80℃。

把四次烤机的结果整理成条形图,结果如上图所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几款硅脂之间的差距,其中Kryonaut系列的表现最好,Hydronaut次之。Aeronaut虽然是三者中定位最低的,但是相比游戏本自带的硅脂还是有11℃的巨大优势。这次横评没有加入Kryonaut Extrem系列(毕竟价格在那摆着),它本身定位旗舰级,从前面提到的表格里的参数来看,它的表现应该会更出色。

大部分人平时装机基本都是使用散热器自带的硅脂,随随便便涂一下就用了,没想到一只小小的硅脂还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通过这次横评可以看出选择一款性能好的硅脂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买电脑已经花了那么多钱,在硅脂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性能好的,没必要图便宜给以后带来隐患。横评中的Hydronaut和Kryonaut系列表现都很突出,性价比很高,推荐大家入手这两款。当然如果钱包够雄厚还是直接上旗舰级的Kryonaut Extrem更安心。

「多图」九代i7-9750H笔记本标压处理器与前代8750H性能对比

几周前,英特尔发布了面向高性能游戏笔记本的第九代标压(-H)系列处理器新品。作为 Coffee Lake Refresh 的一部分,它已经与台式机平台保持一致。相比之下,当前市面上面向超别写笔记本的 U-系列笔记本处理器,仍属于英特尔的第八代产品(代号 Whiskey Lake)。不过大多数英特尔 9 代笔记本处理器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毕竟 Core i5 还是四核 / 8 线程,Core i7 也只是 6 核 / 12 线程,更别提核显和挤牙膏的 14nm 制程了。

(图自:Intel,via TechSpot)

当然,英特尔还是设法在时钟速率上有些许的提升,尽管九代 Core i5-9300H 只是将基础和睿频都提升了 100MHz 。9400H 没有提升基准频率,只是将睿频抬高了 100MHz,同时保持 8MB L3 缓存不变。

至于九代 Core i7-9750H,其 L3 缓存从上代 8750H 的 9MB 增加到了 12MB,基础 / 睿频从 2.2~4.1GHz、增强到了 2.6~4.5GHz 。遗憾的是,i7-9850H 的基础频率没变化,只是睿频增加了 300MHz 。

与八代产品线相比(如 8750H),我们发现 9750H 与 9850H 之间的差距已经变得更小,这或许也是它被大多数游戏笔记本所采纳的原因。

或许是感受到了大家对于“挤牙膏”的怨念,英特尔决定至少专门推出一款有实质性提升的 9 代笔记本标压处理器。现在看来,9750H 也是唯一获得了 10~20% 频率提升的芯片。

八代酷睿 i9 只有 6 核 / 12 线程,但 9 代 i7 已经变相追赶上了。

不过为了细分市场,英特尔还是给 9850H 提供了独门秘籍 —— Partial Overclocking —— 意味着 OEM 厂商可根据设备的实际散热能力,将该芯片超到 5.0GHz 的睿频。

此外还有全新的 Core i9 型号,其为笔记本带来了 8 核 / 16 线程的体验(与桌面旗舰型号相当)。尽管热设计功耗(TDP)限到了 45W,但 i9-9980HK 可以飙到 5.0GHz 的睿频。

有趣的是,尽管九代 8 核 / 16 线程 Core i9 处理器的 TDP 仅为 45W,但英特尔还是强调其主打“肌肉本”(MuscleBooks)市场。

当然,本文论述的重点,还是目前市面上主流游戏本所采用的 Core i7-9750H 标压处理器,与上一代 8750H 之间的区别。只是与 i7-7700HQ 到 i7-8750H 的四核变六核相比,这一次的性能提升更加温和。

(技嘉 Aorus 15)

在深入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英特尔为 9750H 列出了 4.5GHz 的最高单核睿频,双核时会下降到 4.4GHz,六核时则是 4.0GHz 。

作为对比,8750H 支持双核 4.1GHz、四核 4.0GHz、六核 3.9GHz 的睿频。这样算来,i7-9750H 在六核全开的时候,也只是提升了 100MHz 的频率而已。

(微星 GE75 Raider)

为做测试,外媒 TechSpot 选用了来自技嘉和微型的两款笔记本。前者为配备了 240Hz 屏幕的 Aorus 15,后者是配备了 17 英寸屏幕的 GE75 Raider 。

两款笔记本搭载了英伟达 GeForce RTX 2070 笔记本 GPU,16GB 双通道 DDR4-2666 内存(9750H 支持的最高速度),1080p 显示屏,以及快速的 NVMe SSD。

不可否认的是,受外形和散热的限制,笔记本芯片难免会撞上“功耗墙”。不过近年来,厂商已经想到维持更长时间的“次高性能”的方案,这点从 Cinebench R20 MT CPU 测试中也可以看出来。

为了达成更高的峰值睿频,i7-9750H 的 PL2 限制在 52W 左右,不过微星稍微提到了 54W 附近。平台功耗方面,i7-9750H 为 80W,i7-8750H 则是 70W 。但鉴于八九代处理器的架构基本相同,PL1 限制才是更紧要的。

i7-8750H 版技嘉 Aero 15 X9 的长期运行频率在 3.1GHz 左右(初期为 3.3GHz),但 i7-9850H 版技嘉 Aorus 15 也会从 3.3GHz 掉到 3.1GHz,意味着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

即便换成 Cinebench R15 来重测,微星笔电的多线程测试表现良好,但不是最快的系统(输于华硕 i7-8750H 机型),但技嘉的表现也只能算中规中矩。

单线程测试中,微星笔电的优势更明显一些,九代新品的时钟速率较 i7-8750H 提升 13% 。在 x264 编码中,Core i7-9750H 笔电在一阶的表现良好,但二阶又拖了后腿。

Hanbreak(HEVC x265)测试项目的结果也是类似。长期运行时,其几乎落于 PL1 限制之下,微星笔电表现良好,但速度并不是最快的(输于两款华硕笔电型号),不过技嘉 Aorus 15 也没有比 Aero 15 X9 快。

Adobe Premiere 的基准测试,其 Lumetri 特效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 GPU 的长处。但即便是搭载了 GTX 1060,CPU 部分还是会卡到功耗墙,微星与技嘉的对比型号表现与上方一致。

Adobe Photoshop 的 Iris Blur 测试,9750H 最终也没有较 8750H 领先多少。

7-zip 压缩算法测试,9750H 较 8750H 有微弱的优势,其中技嘉笔电较上一代快了 1%,微星这边则是领先 4% 。

MATLAB 测试项目,Core i7-8750H 和 Core i7-9750H 依然没有太大差别。

下面简单总结下各款测试机型的成绩:

技嘉 Aorus 15(i7-9750H)版本,与 i7-8750H 均值对比。

Aorus 15(i7-9750H)版本,与较快的 i7-8750H 机型的对比。

微星 GE75 Raider(i7-9750H)版本,与 i7-8750H 均值对比。

微星 GE75 Raider(i7-9750H)版本,与较快的 i7-8750H 机型的对比。

遗憾的是,TechSpot 手头没有搭载 RTX 2070 GPU 的 i7-8750H 笔记本可以加入对比。类似《Hitman 2》这样的游戏,并没有在 i7-9750H 机型上,取得大幅领先于 i7-8750H 机型的优势。

即便是最佳的状况,也只有大约 5% 的改进。如果考虑其它影响因素,比如单通道内存的 8750H 机型 vs 双通道的 9750H 机型,测试差距就可以拉得更开了。

Intel顶级笔记本六核i9-8950HK/i7-8850H跑分曝光:秒杀台机

为了应对竞争,Intel这一年来各条产品线大大提速,“堆核心”就成了法宝,接下来我们即将在笔记本平台上迎来新的高端系列Coffee Lake-H(也隶属于第八代酷睿),开始全面普及六核心。

Coffee Lake-H平台首批将有五款不同型号,其中i3-8300H、i5-8400H都是4核心8线程,i7-8750H、i7-8850H、i9-8950HK则都是6核心12线程,这也是Intel第一次为笔记本带来6个物理核心。

它们的热设计功耗都和当前一样维持在45W,但也都是可调的,会允许短时间超过此值,i9-8950HK还是开放超频的,就像现在的i7-7820HK。

此前我们已经见识过i7-8750H的性能,搭配全新设计的模具可以满血运行,跑分单线程接近八代酷睿高端型号i5-8600K,多线程更是媲美最新的桌面发烧级6核心i7-7800X。

现在,来自笔吧评测室的孤独凤凰战士又曝光了两位老大哥的性能。

i7-8850H基准频率为2.6GHz,睿频加速可达4.0-4.3GHz,测试机器自动解锁了功耗限制,竟然允许高达200W(最长可持续28秒钟)。

CineBench R15跑分单线程181、多线程1288。

这样的成绩,无论单线程还是多线程,都已经接近桌面八代酷睿旗舰i7-8700K,只不过如此开放功耗在一般游戏本甚至移动工作站上都不现实,所以实际表现还得打个问号。

值得一提的是,它搭配的芯片组(南桥)被识别为Cannon Lake CM246,混搭了。

i9-8950HK的基准频率高达2.9GHz,睿频加速最高可达4.8GHz(单核),但热设计功耗最高限制为56.3W,不是解锁状态,或者说是更正常的状态。

这样一来性能自然就受限了。CineBench R15单线程跑分达到了204,绝对顶级水准,桌面旗舰们都望尘莫及,但多线程只有区区1083分,显然降频严重,基本相当于i5-8600K(6核心6线程)、Ryzen 5 1600的档次。

国际象棋成绩还不如i7-7700K。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