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武汉小学生被车撞死事件,母亲坠楼随他而去,背后真相来了

 人阅读 | 作者奔跑的小羊 | 时间:2023-06-08 09:52

01

 

想象一下,孩子开开心心放学,走过停车位,正要出校门。

 

却被老师驾驶的车辆,卷入车底…

 

作为孩子的母亲,还未摘下工牌,匆匆赶到学校,面对的却是冰冷尸骸。

 

近日,武汉小学生校内车碾身亡,迎来升级版痛心结局——

 

儿子车祸横死,母亲网暴致死。

 

5月23日,武汉市汉阳区小学一年级男生谭某,在校内被老师刘某驾车撞倒碾轧死亡。

 

6月2日,孩子的母亲杨女士从24楼住宅坠楼身亡。

 

多家权威媒体证实,此事确系真实。

 

图片来源:网络

 

很难想象,一桩惨案,短时间内竟然陡变连环悲剧。

 

演员江一燕发声,严厉谴责网暴者;艺人杨培安发声,呼吁官方重视此事。

 

“再不介入,整个家就真的没了。”

 

这起悲剧的真凶,是每一个人。

 

没错,每一个冷眼麻木甚至落井下石的看客。

 

0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很多事在发端时,并未引人重视,实质上,事态发展早已指向必然结果。

 

“孩子,你是不是很孤单,妈妈想去陪陪你”。

 

从朋友圈的这句签名,不难看出,痛失爱子,已经让杨女士失去了全部生命的希望。

 

懂得心理学的人,都明白这句话极有自杀倾向,甚至可以作为一个“求救讯号”。

 

然而,很少人听懂这句呼救。

 

或许因为舆论漩涡太深,这句微不可闻的话,很快就被四方恶语淹没。

 

关键时间节点,杨女士并未采取心理干预。因此面对洪水猛兽般的评论,才会毫无抵抗之力。

 

那么,究竟是何种言论,把她推入万丈深渊呢?

 

不妨来看看网友们的奇思妙想——

 

“她是想当网红吧?”

 

“身材好,高跟鞋,美滋滋…”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发言者两只眼睛滴溜溜打转,从头到脚滑过杨女士,那种顶级恶臭。

 

超越道德的性别凝视,真是无处不在。

 

图片来源:网络

 

网上流传一系列动图,杨女士哭诉孩子去世的状态,为人父母,观之心碎。

 

然而,偏偏有人另做解读。

 

有人拿她的穿着、身材大书特书,直指她注重形象。

 

“妈妈穿着打扮用心”“孩子都死了还有心情化妆?”“3天换2双香奈儿鞋子…”

 

还有网友揣测,质疑这位母亲纯属做戏。

 

“像表演一样,竟然没有崩溃,赔偿款的重要性盖过孩子的死亡”。

 

“故意炒作花钱买热度,就是希望把事情闹大,获得更多赔偿…”

 

孩子意外横死,母亲被全网挂出,评价长相、动机、身份,之后还有网友喊话:

 

“你什么时候开直播带货?”

 

这些人,并不认识杨女士,也不了解她。

 

他们如此发言,仅仅因为她妆容精致、装扮时髦、模样漂亮、生活优渥,以及面对突发事故的冷静理性…

 

仿佛作为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就应该有教科书式的形象:

 

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狼狈不堪,语无伦次。

 

他们选择性忽略,杨女士出镜受访时,胸前挂着工牌,明显就是刚刚从工作岗位赶来,根本来不及换装。

 

仿佛规定,受害者就应该有受害者的样子。

 

更令人齿冷的是,有人开始怀疑孩子的死因,认为这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讹诈。

 

“捡纸飞机要捡几分钟吗?系鞋带要系几分钟吗?不会系鞋带干嘛要买?”

 

在他们看来,孩子的车祸,完全是有预谋有计划,自己钻入车底,造成安全事故,从而获取赔偿…

 

甚至有人大胆推论:

 

“孩子并非亲生。”

 

人心之冷,寒于极夜。

 

03

 

大量网友恶意攻讦,杨女士不堪其扰,做出冲动决定,从24楼一跃而下。

 

一条鲜活生命,猝然逝去。

 

多数人表示惋惜和愤怒,认为网暴者毫无良心。

 

但仍有人冷血质问,认为杨女士咎由自取。

 

“很不幸很可怜很震惊,但是要让全世界陪葬吗?”

 

“老师才24岁,人生也是毁了一大半…”

 

在他们看来,一桩意外事故,各打五十大板,才是绝对公平。

 

至于真正应该关心的校园安全问题,只字不提。

 

好像作为顾全大局的母亲,丧子之后,应该安安静静拿钱,干干净净消失。而不是制造更大的话题和舆论,引发大众关注讨论。

 

有人甚至幸灾乐祸,“谁让你把事情闹那么大?”

 

图片来源:网络

 

令人痛心的是,这场惨剧中,还有一位幸存者——

 

接连失去孩子和妻子,孩子的父亲已经处于崩溃边缘。

 

他伤心过度,一度晕厥,被担架抬到医院,之后恢复,一直在杨女士跳楼处蹲守。

 

据其发小透露,亲友一直陪护其身边,就怕他想不开。

 

人到中年,遭此浩劫,放在谁身上,都无力接受。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对于这位丧妻丧子的男人,自然报以同情。

 

部分网友仍然不肯放过,开始阴阳怪气。

 

有人表示这位父亲猫哭耗子,有人判断赔偿到手很快续弦。

 

“一个月就找别人了…”

 

“最多一年肯定找新欢,几百万都到手。”

 

更为龌龊的发言,还有很多。

 

比如猜测夫妻关系不睦,对于孩子教育不善,看着妻子陷入情绪低谷,坐视不理…

 

话本里的阴谋诡计,被这些网友信手拈来,直接套用。

 

04

 

我们仍未得知,躲在键盘背后的那些人。

 

他们姓甚名谁,是什么年龄职业,有没有父母子女。

 

他们知道自己所说的话,每字每句,会造成什么后果吗?

 

或许知道,但又如何——

 

网络发言不必负责,于是他们穿上隐身衣,将受害者团团围困,恶言相向,张嘴诋毁。

 

在他们看来,这起悲剧涉及诸多人性丑恶,甚至无端妄议“每个人身上都有欲望和原罪”,无一例外。

 

他们放纵自己的阴暗心理,将原本承受痛苦的母亲和父亲,放在舆论场上挑刺,找寻缺陷。


没有一丝一毫关怀抚慰,只有无聊下作的八卦猎奇。

 

一起意外事故,被有心人编排,不仅成了全员恶人的剧本,连无辜的受害者,也成了城府深深的心机婊、借刀杀人的负心汉…

 

互联网的过度解读,带来的伤害远超于贡献的价值。

 

目前,多个发布恶意言论的账号已被平台禁言,有的账号被永久禁言。

 

发言者本人,并未受影响。

 

他们可以更换平台、改换马甲,他们的唇舌永生。

 

然而,遭遇网暴致死的人,永远不会再醒来对峙。

 

有网友表示,不能只有封禁,要把网暴者抓出来,为不当言行付出代价。

 

“至少要有治安处罚,留个案底,治不了罪,也要让他们的人生不再是白纸一张,背着人命前行。”

 

很多人赞同网络实名制,让所有说话的人,都明白自己的身份立场,有所忌惮。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尽快完善惩罚机制吧…”

 

对于生命的逝去、同类的不幸,不能采用娱乐化的方式消解,而应以人文精神对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人今日雪崩,即是你我明日。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