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三国演义哪三个国家斗争(三国的全面讲解)

 人阅读 | 作者奔跑的小羊 | 时间:2023-07-07 16:21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各地军阀混战,互相争战,最终形成三国局面。

 

三国的三个政权名称是指魏汉吴三个政权,蜀不是刘备建立政权的正式名称,刘备自承法统是汉,建立的政权是汉,因在益州,又称蜀汉,从来不是蜀国,蜀国是一种误导或降低其合法性的需要,但人们为方便记忆又会去简称蜀国。其实当时在东北那里还有一个军阀公孙渊,后面被魏国所灭。

三国(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

 

东汉末年,国势衰微,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189年,西北军阀董卓控制了朝廷,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

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229年,吴王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从黄巾起义(184年)到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重新统一中国为止这80年时间里,战乱与疫病就导致了人口的惊人锐减。黄巾起义前东汉统计全国人口为5650万,而到三国末年魏蜀吴合计只剩下560万。

魏仍以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曹魏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为鲜卑,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三国是通过三大战役确立形成的,三大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统一北方,赤壁之战曹操失利,南方战胜北方,曹操失去统一中国机会。夷陵之战,刘备与孙权对杀,刘备失败,最终相互承认,对抗北方,三国对立局面形成。

三大战役如下

官渡之战(200~201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在赤壁附近被孙刘联军利用风向火攻打败,周瑜率军追至南郡,曹操经华容道逃回北方,留曹仁守江陵、乐进守襄阳;

 

夷陵之战(221-222年)陆逊用火计击败刘备,刘备逃至白帝城,不久病死。

 

三国简介:

魏国是由曹操奠定基础,实际由其子曹丕建立,魏国军事力量优于其他两国的是拥有强大的骑兵,人口多,士族势力强大。

(曹魏,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止于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46年。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曹魏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府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曹魏以长安、谯、许昌、邺和洛阳合称五都(谯乃曹操兴起之都;许昌乃旧汉之都;邺乃魏兴之都;长安乃稳定关中、凉州,防范蜀汉之都;洛阳乃混一区域之都)。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汉是由刘备建立,刘备一生到处寻求根据地,在诸葛亮的隆中对后确定了以荆州和益州为根据地发展后,在赤壁之战后,逐渐打下荆州和益州,并打下益州门户汉中,最终在成都称帝建国,汉国军事力量强在步兵。可惜大好局面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又在夷陵之战中败给孙权,最终仅剩益州一地,人口不多,政权内部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利益分配不均,矛盾不可调和,以再难发展。诸葛亮主政时被迫北伐转移矛盾,也为振兴汉室。

(蜀汉,221年-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43年。三国时期最弱小的国家,拥有四川、汉中、荆州等地,后关羽大意失荆州,使蜀汉地域更加狭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蜀汉实力大损,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孙权获得荆州大部。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223年刘备驾崩,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征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邓艾避开姜维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吴国是在孙坚与孙策孙权两代三人共同打出来的,最终在孙权手中称帝建国,吴国军事强在拥有强大的水军,加上拥有长江天险,使得吴国是三国中存在最久的国家。

(东吴、孙吴,222年-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59年(自229年称帝算起则为52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吴国在三国中拥有地利,依靠长江天险与魏国抗衡。222年(魏黄初三年),孙权为吴王,吴国始立,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实际已脱离曹魏控制。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也称孙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后又迁都建业。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280年三月,晋军攻占建业,东吴灭亡,西晋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孙坚原为汉末淮南一带的割据势力领袖。汉末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以后又转战于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并立下不少战功。其后孙坚在淮南活动,于192年(汉初平三年)征讨荆州时战死,侄子孙贲率其将士依附袁术。

194年(汉兴平元年),孙坚长子孙策投奔袁术,并代替孙贲统领孙坚旧部。同年以驱逐暂驻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为由,开始向江东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他得到周瑜、张昭、张纮辅佐,驱逐了刘繇、严白虎,迫使会稽太守王朗投降,占领了会稽、吴郡、丹杨、豫章等广大地区。196年(汉建安元年),献帝在许昌定都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吴侯。199年(汉建安四年),袁术病死,孙策又兼并了袁术的军队。是年,孙策征伐庐江,击破刘繇;逼降豫章太守华歆,实力迅速壮大。

200年(汉建安五年)孙策死,孙策之弟孙权袭爵统领孙策旧部,并得到张昭、周瑜、程普等人辅佐。庐江太守李术叛变,但不久便被平定。203年(汉建安八年)至208年(汉建安十三年)间,孙权先后三伐黄祖,并得到大将甘宁;又派遣贺齐、蒋钦等人讨伐各郡山越叛乱。208年(汉建安十三年),孙权由吴郡迁徙治所到京城(今江苏镇江)。208年,赤壁之战,吴军凭借三万人大破曹操,这次战役奠定了三国的基础。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向江陵,退还南郡,留曹仁等守江陵、襄阳。孙刘联军乘胜追击至南郡,甘宁绕道攻取夷陵。周瑜、程普、凌统等率军沿江进攻江陵,曹仁败退。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刘备表孙权为车骑将军、徐州牧。刘备最初分得南郡南岸地,后又从孙权手里借到南郡。不久后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交趾归附。

211年(汉建安十六年),孙权听从张纮建议,迁徙治所到秣陵,筑石头城,并将秣陵改名为建业。219年(汉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旋即改变战略,将矛头指向刘备,联合曹操。孙权任命吕蒙为都督,袭取南郡公安,士仁、麋芳等投降;随后又占据江陵;派陆逊取宜都等地。潘璋部将马忠在临沮擒斩关羽等,孙吴收回了荆州全土。220年(汉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荆州牧,封南昌侯。随后孙权以鄂为都城,改名武昌,设立武昌郡。曹丕取代汉室称帝后,孙权被册封为吴王、大将军、荆州牧,并立孙登为王太子。夷陵之战后吴与汉再次联盟,魏成了吴的主要敌人,吴汉多年以来对荆州的争夺以汉的退出而结束。

229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后迁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淮南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散布在孙吴境内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

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国土面积仅次于曹魏。孙吴为开发江南地区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展开海上交流,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曾到达吴都建业。吴国的灭亡也标志着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孙吴灭亡后多年,在局部地区尚有数次复国运动。例如,310年(晋永嘉四年)吴兴豪族钱璯趁西晋即将灭亡的机会,自称平西大将军、八州都督,劫持孙皓之子孙充并拥立其为吴王,而后又将其杀害。这一动乱后被周玘所平定。318年(晋太兴元年)十一月,孙皓的另一个儿子孙璠起兵反对东晋,被杀。

尽管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人重视对江南的开拓,但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振兴江南经济的,毫无疑问地是孙权,吴国直到灭亡时还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也是后来的东晋和南朝选择在吴国地区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吴的经济活动为后来经济重心的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山越是东汉时期的人们对分布在中国东南山区百越后裔的称谓。《三国志》有大量关于山越的记载。从族源上看,山越与秦汉时期的东瓯、 闽越、于越以及其他百越民族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据《三国志》的相关记载统计,当时吴国所属的丹阳郡、会稽郡、新都郡、建安郡、吴兴郡、东阳郡、豫章郡、鄱阳郡、庐陵郡、长沙郡 、零陵郡 、苍梧郡以及魏国所属的庐江郡均有山越居住。其范同东及于海,西达湘水,北抵长江,南邻交州。

山越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吴国与山越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也一直贯穿于吴国始终,并影响和牵制了吴国对魏、蜀的军事、外交战略。因此,吴国的敌对势力也必然利用山越的力量对其进行牵制 。吴国屡次兵征伐山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这就是掠夺和招抚山越人口,以补充兵源 、户口 ,以及让他们充当部曲、佃客和奴婢,所谓“强者为兵,羸者补户 ”。所以每次出兵镇山越之后,几乎都会掳掠大量的人口补充其军队。孙权从200年(汉建安五年)开始向山越用兵,一直到237年(嘉禾六年),前后达三十八年之久,才基本上平息了山越人此起彼伏的反抗浪潮。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终魏国内部的司马家族强大起来,最终控制魏国朝局,先灭蜀汉,又取代魏国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出兵南下灭吴国,三国归一一统,中国恢复大一统局面。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