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二首其二诗意)

 人阅读 | 作者lilintao | 时间:2023-08-18 14:59

《春江晚景》苏轼这首诗,暴露了他来泰州靖江的踪迹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苏轼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t有人说《春江晚景》(二首)是苏东坡元丰八年(1085)在靖江(或说江阴)时所写。其实,苏东坡有没有来过靖江(江阴),并没有资料确切记载。出于诗歌内容和美好愿景,我们当然更希望苏东坡来过靖江品过江鲜。笔者梳理题诗那年,他可能行走的路线,有助于读者判断这一悬案。

\t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春,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团练副使(平调)。汝州在黄州正北方,陆路是直线距离,大概可以节约一大半路程。走水路,则顺江东下,沿大运河北上,再经商丘干流,取道黄河,最后还需要走陆路,路途非常曲折遥远。但48岁的苏东坡故意选择水路,实则是面对新党打压,前途险恶,不想去赴任,想告老还乡(不是回老家眉山,而是买田宜兴)。水路,不但可以拖延时间,且可以顺路去江西看看被贬的弟弟苏子由。四月顺江抵达庐山,写诗《题西林壁》。七月二十八日,抵达金陵,幼子苏遁夭折,苏轼心力交瘁,与王安石蒋山别过,路过扬州,沿大运河北上。

\t元丰八年(1085)正月十五日,抵达宿州(今安徽宿州市),在宿州过上元节,作了一首《南乡子·宿州上元》词,词中写道:“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表达了此次东行归老江东的愿望。随后,苏东坡以路费拮据,幼子刚逝为由,上书朝廷,请罢汝州,东归宜兴休养,后被批准(可见新党不重视苏东坡)。公元1085年四月一日(从黄州出发,走了一年多时间),在词人南返常州的路上,宋神宗驾崩。

\t由于无需奉召北上,苏东坡南归一行缓慢,从宿州到泗州(今盱眙洪泽湖一带)走水路,抵高邮湖,与秦观相游,沿大运河南下。五月初,抵达扬州,留下《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二首》。最后,抵达宜兴荆溪准备买田自耕。

\t到宜兴不过几日,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启用朝中旧党,不准苏东坡休养(可见旧党此时重视苏东坡),升迁苏东坡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五月六日,苏东坡从常州渡江北上(此时可弯路一点至靖江),经过扬州石塔寺,为画家惠崇和尚(北宋九僧之一,生活在北宋太宗、真宗时代)遗作,题写了著名的《春江晚景》(二首)和《石塔寺》(此论点参考许卫平《苏轼与扬州的情缘叙略》)。不久,沿大运河北上。

\t1085年十月十五日,苏东坡抵达蓬莱,留下《登州海市》。仅仅任职四天,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十二月十八日升任起居舍人六品。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t苏东坡唯一可能去靖江的机会,应该就是从宜兴北上,恰逢春天,蒌蒿满地,河豚肥美之时(河豚生活在近海区域)。为去扬州题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打下了基础,当然这只是猜测。

\t这两首绝句,从格律角度看,都没有问题。第一首早已名扬天下,句义通俗易懂。第二首恰恰道出了词人在新党迫害下,差一点掉了队。现在旧党虽然重新启用,但是北方沙漠多风雪,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春光吧。表达了词人对于江南春天的赞美和无比眷恋之情。《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晓景”),以其生动的景色描写和对大自然的无限喜爱,历来被誉为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t对于这样一位可爱的大词人,笔者内心深处,多希望他曾深情注视过泰州这座“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江鲜小城。

-作者-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主攻唐宋诗词的整理与研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公开发表文章二百余篇。《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唐诗宋词古诗词(tcgsc8)专栏作家。

东坡先生看了福建高僧的画,写下千古名句

N海都 宋晖 吴臻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已经通过网课学会背诵苏轼那首传颂千年的《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江晚景”好理解,爱问问题的娃儿们可能会问“惠崇”是什么意思?“惠崇是北宋时的名僧”,老师或家长们可能只会这样简单介绍一下,不会再往深里解读——惠崇是福建人,他的画作曾引领一代文人的潮流。今天《慢读》就要带你读读建阳人惠崇的春景。

1.苏轼观惠崇图

还是从苏轼这首诗说起吧:

1084年,48岁的苏轼在流放途中,他哀情至切地给皇帝写了《乞常州居住表》,表示要归隐,“提早退休表格”寄出却石沉大海,到了这年年底他又写《再上乞常州居住表》,到了次年,批文来了,准他常州居住。但接着三月来了,宋神宗死了,接下来剧情反转:少年宋哲宗即位,祖母高太后听政,高太后是“东坡粉”,所以苏轼重得重用,先指派他去登州(今山东蓬莱)任职,没多久又升官至礼部郎中,到汴京任职。从登州到汴京,苏轼一路访友,就是在此间,苏轼在江阴(另一说法是回到汴京之后)看到了惠崇和尚留下的两幅《春江晚景图》(另一说法叫《春江晓景图》):一幅是《鸭戏图》,另一幅是《飞雁图》。

元代赵孟頫《苏东坡画像》

于是苏轼题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其二”大家并不熟悉:“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所以苏轼的这两首诗并非他看到江南的春景有感而发的,而是他看到诗僧惠崇的名画,为画题写的诗。可以结合东坡先生当时的境遇,感受他的豪放与意气。

秋浦双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诗僧”惠崇

那么是谁的画能让“万人迷”苏大学士为之题诗呢?下面就得说说我们的主人公惠崇了——

惠崇,福建建阳人,宋初著名的“九诗僧”之一(“九僧”除了建阳惠崇,还有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沃简长、贵城惟凤、江南宇昭和峨眉怀古)。九僧精五律,多写生活琐事与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锻炼推敲,力求精工莹洁。

宋代魏泰称:“永叔(欧阳修)《诗话》载,本朝诗僧九人,时号九诗僧,其间惠崇尤多佳句,有百句图,刊石于长安,甚有可喜者。”砸过缸的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还有“惠崇诗有‘剑静龙归匣,旗闲虎绕竿’”。明代著名的文人胡应麟编撰的《诗薮》书中赞誉惠崇诗“尤杰出也”。他最欣赏惠崇的诗句有:“阴井生秋草,明河沏晓迟”,“河水坚度马,塞雪密藏雕”,“雪残僧扫石,风劲鹤归松”,“探骑通番垒,降兵逐汉旗”,“地遥群马小,天阔一雕平”等。

《新编建阳县志·人物篇》则有一首与春天有关的诗:北宋名相寇准一次邀了几个朋友来花园品茗,其间有人提议拈阄分别命题作诗,惠崇抽得的题目是:“池上鹭月”,他默绕池径,驰心于冥,忽然,他两指指天,连连道:“已得之、已得之。”即兴做了一首五言绝诗《春日寇宫赞池上》:“雨绝方塘溢,迟徊不复惊。曝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清。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主人池上凤,见尔忆蓬瀛。”众人拍案叫绝。

《沙汀烟树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3.“画僧”惠崇

惠崇不但擅诗,还擅长画画,除了苏轼,还有很多著名文人也是他画作的粉丝。

写过《梦溪笔谈》的古代科学家沈括也是位书画理论家,他在《图画歌》中曾有“小景惠崇烟漠漠”之句,小景始创于惠崇,有所谓“惠崇小景”之称。苏轼的弟子黄庭坚也说:“惠崇笔下开江面,万里晴波向落晖。梅影横斜人不见,鸳鸯相对浴红衣。”看到朋友所藏画集中有惠崇山水画,还说“惠崇烟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欲买扁舟归去,故人云是丹青”。黄庭坚被他高超的画艺折服,竟“以画为真”。

王安石也推崇惠崇,他弟弟王安上有一次取出惠崇的一幅山水画,王安石爱不释手,当即成诗《纯甫(王安上字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宋代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郭若虚有《图画见闻志》,其中卷四便说:“释惠崇,建阳人,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

《建阳县志》将惠崇列入了“方技”(艺术)之中。他留下的山水画中,大多数都为江南景致,河港湖汊纵横交错,沿岸芦荻丛生,江中渔舟点点,所描绘的也多与闽北山水风物较一致。

惠崇《溪山春晓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4.另一幅“春色”

如果这两幅《春江晚景图》仍存世,那它们一定是国保级的文物,可惜画作失传了。幸好,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惠崇的另外几幅画作,来了解让无数文人为之倾倒的“惠崇小景”。由于年代久远以及画作的不易保存,惠崇的画作流传下来的很少,今存惠崇的画作只有三幅: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沙汀烟树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溪山春晓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秋浦双鸳图》。今天单说与“春色”有关的《溪山春晓图》。

《溪山春晓图》画面呈现的是江南山水:冈峦起伏,平渚相牵,林木葱郁,山花烂漫,渔舟初放,飞鸟啼鸣。画面呈现平远之势,山峦间云气萦绕,境界幽深,河流湖水清澈平淡,空灵邈远。山色湖光交相辉映,画境空灵渺远是《溪山春晓图》的最大特色。

明代书画家、“古画鉴定师”董其昌曾两次题跋,其中第一次题跋时,将惠崇与巨然(画僧)并列,称他们的画作皆画家之神品也:“五代时僧惠崇与宋初僧巨然皆工画山水。巨然画,米元章称其平淡天真。惠崇以右丞为师,又以精巧胜。”“米元章”说的是米芾,“右丞”说的是王维。

据历史文献,该图到了南宋后曾为喜欢字画的贾似道私藏。贾似道为一代奸臣,但却是个“大玩家”,对古玩字画和古籍刊刻方面情有独钟,文献记载,他收藏的历代名迹,多达上千卷。其中就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天下第一画卷”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李白的《上阳台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入明后,先由文豪李东阳的同门杨一清获赠于陆完,又几经辗转落于晚明藏家陈永年之手。而从董其昌的崇祯三年(1630)的这次题跋中可见,《溪山春晓图》已转为金沙(今属江苏常州)惠生(本名于嘉,字惠生)收藏……清代,最爱题字赋诗盖章的乾隆皇帝也在《溪山春晓图》上留下了他的墨宝:“馥馥兰芬纑地陈,溪山动植共熙春。摩挲七百馀年物,润手桃花带露新……”

据说,历代名家都曾仿惠崇的画作,其中就有元代的倪瓒,明代的沈周、董其昌,清初“画圣”王翚在44岁和73岁时两次仿作《惠崇溪山春晓图》,还曾仿惠崇的《水村图》。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字词释义:

①惠崇:宋初名僧,能诗善画。本诗是诗人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

②萎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植物。

③河豚:一种鱼,肉味鲜美,但是内脏、血液等部分有剧毒。

④欲上:将要逆江而上。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尚书,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北还后的第二年,他病死于常州。《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在元丰八年(1085)所作。原诗共两首,此为第一首。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语言自然流转,朗朗上口。诗的前三句画面景物,“水暖”并不能从画中直接表现出来,因此诗人巧妙地借用鸭子的感受来表现“水暖”,化抽象为具体,真实可感。诗的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用想象的虚景补充了实景。诗人根据《春江晚景》的画意,用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早春图画。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