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福建的风俗习惯(大润发带你领略福建各地不同风俗)

 人阅读 | 作者舞动奇迹 | 时间:2023-08-18 20:14

 

临近端午,大润发一年一度的端午促销活动如期而至。

福建各地在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还有各种不同的民俗活动。

今天,我们除了带你感受一下大润发端午促销狂欢之外,还将透过大润发在福建九地市的门店,以大润发各门店的员工视角带你去领略一下各地不同的端午风俗。

福州:沐粽汤去毒消暑 吃肉燕享太平吉祥

讲述人:林阿姨,50岁,福州人

门店:大润发福州金山店导购

林阿姨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在金山店当导购两年了。一提起端午民俗活动,林阿姨就特来劲。

林阿姨说,她家住在乡下,小时候,每到端午节的正午时分,她妈妈就会点燃黄烟,沿着墙逢、屋角、橱柜等边边角角到处熏。每次熏完黄烟,所过之处都会留下一道黄色的“涂鸦”。

“现在很多人都不这样做,但每到端午节,我还是会想起儿时那个浓烈味道。”林阿姨说,用来熏黄烟的并非硝药,而是雄黄,熏的目的也是为了驱赶五毒,如蛇、虫等。

林阿姨说,端午节当天,老福州人会在中午前煮好一锅粽水,在正午时分用它来“洗澡”。根据老一辈的说法,这样就能消毒解暑,夏天不容易生痱子,同时也能防止蚊虫叮咬。

所谓沐粽汤,其实就是沐兰汤。

据民俗专家介绍,端午节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为了祛毒避灾,古人就通过种种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事实上,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

在福州,人们在端午节期间喜欢吃太平燕。太平燕又称扁肉燕,取一个“太平”、“平安”的好意。它是福州人逢年过节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吉祥菜”。

林阿姨介绍,福州人有吃肉燕的习惯,意在享太平吉祥之意。

大润发王庄店、金山店和长乐店均有销售福州肉燕

林阿姨建议,广大市民端午期间光顾大润发采购粽子。据悉,为了回馈消费者,大润发还特意推出了端午商品特惠活动,常温袋装粽、冷冻粽满59元立减15,满99及以上立减30(可混搭,潘祥记、新泰来、定安文宗、那大广和、晴雨飘香、景隆梅姐、海南商品、团购除外);粽子礼盒每满150元立减20元(潘祥记、新泰来、定安文宗、那大广和、晴雨飘香、景隆梅姐、海南商品、团购除外);55积分可以兑换55元全场券。

厦门:水上赛抓鸭子 延续数百年的渔民狂欢日

讲述人:陈女士,45岁,厦门人

门店:大润发厦门体育路店导购

陈女士娘家在厦门思明区沙坡尾一带,关于端午节民俗活动,最让她印象深刻的就是“水上抓鸭子”。

“捉鸭子”又称“水上抢彩头”,是闽南一带独特的端午节目,相传是郑成功在安海港操练水师的史俗演变而来,距今数百年。

陈女士介绍,“捉鸭子”活动,就是从岸边伸出l根10多米长的圆木柱,上面涂满油,木柱的末端吊着一个箱子,箱子里关着一只鸭子。参赛者需要登上木柱,走到末端,用手打开箱子,抓走鸭子,便是胜利者。民俗专家介绍,这个活动在厦门存在数百年,最早就是渔民们的节日狂欢。

在厦门,端午节又称女儿节。过去,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在这一天回到娘家包粽子。每一个粽子里包含的都是对娘家、对长辈亲友诚挚的爱。

端午节这一天,最传统的活动莫过于赛龙舟。不过,赛龙舟一般都选择在河湖,但以前,厦门人却在海上赛龙舟。

据清代道光年间出版的《厦门志》记载,端午日“竞渡于海滨(龙船分五色,惟黑龙不出)。富人以银钱、扇帕悬红旗招之,名曰‘插标’,事竟,各渡头敛钱演戏……或十余日乃止。”
  据悉,厦门的海上赛龙舟最早从厦禾路第一码头一直到江头乌石浦,整个沿海都有划龙舟,后来发展到鹭江道,最后是在集美的龙舟池。

图片来自网络,在泉州晋江安海举行的水上捉鸭子

时过境迁,现在的厦门人很多已经不再自己包粽子,很多都是在端午节期间到超市选购自己喜欢的粽子,自己吃,或者送给亲戚朋友。

作为大润发厦门体育路店的专业导购,陈女士强烈建议广大消费者在端午节期间走入大润发采购粽子。

陈女士透露说,端午节期间,恰逢父亲节和6.18大促,除了常规优惠外,大润发在福建25间店面联合各大品牌同步推出了端午节团购政策。

在大润发卖场内可以看到,像三全、思念、荣诚、五芳斋等品牌都推出了各自的团购优惠政策。三全品牌系列粽子团购满1000即可现金返点2%,团购满5000元以上,现金返点甚至可以达到5%。思念品牌系列粽子,团购满10000元,即返6%现金。五芳斋则直接送购物卡,满2000元送100元购物卡,满6000元则送300元购物卡。

泉州:端午阴雨连绵天穿洞 他们煎堆来“补天”

讲述人:庄先生,40岁,泉州人

门店:大润发洛江店客服

图片来自网络

庄先生是老泉州人,一提起泉州地区端午节民俗活动那是如数家珍。

端午节期间,闽南一带都是阴雨连绵,古时有个传说,因为长时间下雨,导致天公穿了洞。

在晋江地区,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吃“煎堆”。相传,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水就停了,人们说是把天补好了。这个食宿因此而来。

事实上,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而制作煎堆的面粉、米粉和番薯粉等材料在大润发各超市均有销售。

庄先生说,在泉州地区,还有一项特别出名的端午民俗活动——唆啰嗹。

据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载:“五月初一日: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人,以木刻龙头,击鼓锣,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或酒米”。在泉州端午期间有一种谐趣的驱邪消灾的民俗踩街习俗——“嗦啰嗹”,亦称“采莲”。源于古越族人的“驱疫傩”及中原唐宋宫廷“采莲舞队”,以古越文化妆扮唱念的行进间的表演形式,以祝愿驱邪消灾,祈望航行“履险为夷”、海贸繁盛,祈求风调雨顺。

庄先生介绍,唆啰嗹流传于泉州城内各铺境,以及周边晋江、南安、惠安各沿海地区。最为闻名的属晋江安海和泉郡后山宫的采莲活动。

当然,泉州历史悠久,泉州各地均有一些富有特色的端午民俗活动,比如石狮蚶江的海上泼水节,盛行于晋江的海上捉鸭子活动等。

漳州:神像北关游街 民众齐唱贡王歌

讲述人:林女士,33岁,漳州诏安人

门店:大润发龙文店导购

走贡王民俗在漳州市诏安县,全国独一无二的端午民俗活动,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作为漳州诏安人,一谈起老家独一无二的民俗活动,林女士很是自豪。

林女士说,每逢端午节,老家人分别从两庙中抬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部将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大声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气氛特别热闹。

图片来自网络

龙岩:父母折“四脚狗” 祈福子女吉祥安康

讲述人:雷小姐,28岁,龙岩人

门店:大润发龙岩店员工

“在我们龙岩过节,大人都要给孩子做四脚狗,挂在孩子身上保平安。”雷小姐说,小时候,每次过端午节,她妈妈都会将“四脚狗”戴在他们姐弟脖子上。

事实上,这“四脚狗”跟其他地区的挂香包是一样的,寓意平安,祈求发家致富,区别的是东西不同罢了。

雷小姐说,龙岩还有挂钱包和拴五色线的风俗习惯。五色寓意吉祥如意,端午早晨,大人们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家中小孩手腕、脚踝、脖子上拴五色线。

除此之外,龙岩人还会药用植物捆成药把,再用药把煎出来的水洗澡。龙岩人还会把鸡、鸭蛋与药同煎,分给家人吃掉。据说这样身上就不会长痱和癣了。

漳平等地用竹叶包谷皮为假粽,在端午时送到屋外,称“送蚊虫”,并且在五月初一要包“乖粽”给儿童吃,认为吃了“乖粽”,儿童就会听话。

 

莆田:五味草煮黄蛋 打造孩童百毒不侵之体

讲述人:陈女士,38岁,莆田人

门店:大润发莆田店导购

端午节这天,我们莆田人都会出门采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橘枝等,统称“午时草”与鸡蛋、鸡蛋一起煮。

蛋给孩子吃,孩子吃后就能百毒不侵,夏天不怕淋雨。煮蛋的汤水用来给小孩洗澡,洗好换新衣,再用五色线结成网袋,装上熟蛋给小孩戴胸前,祈求今后更加平安、健康、聪明。

仙游县端午竞渡后,则会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

大润发超市内的端午氛围布置

宁德:寿宁提前过端午 女婿要给丈母娘送黄鱼

讲述人:郑先生,36岁,宁德人

门店:大润发宁德店

“家境一般的,就送海上饲养的黄花鱼,家境好的就送野生黄唇鱼。俗称‘送鱼’”。郑先生说,在宁德,每逢端午节,女婿都精挑好鱼装入红礼担子,挑着送往丈母娘家。作为回礼,丈母娘也会将一些新衣服、节饼等送给女婿,祝福女婿一家健康如意。

在宁德寿宁则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从明朝起,这里人都是提前一天过端午,意在纪念为寿宁建县立下功勋的13位“义勇大夫”。

散装、盒装,各色品牌,各种口味,在大润发,你可以享受一站式购物需求

南平:早包粽子抢头彩 齐吃黄瓜田螺为名目

讲述人:徐先生,29岁,南平人

门店:大润发建阳店

在南平,包粽子的时间有讲究,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徐先生说,在闽北地区,最早包粽子的家庭是最吉利的。然而,头筹难拿,因此,大家默契地都选择在初二、初三包粽子,到了初四再包粽子就会引发吵架纠纷。

在南平,有个传说,在端午节这天吃田螺可以名目,因此,闽北人都喜欢在这一天炒上一盘田螺,尤其是田螺煮黄瓜,独具风味。

粽享美好,应有尽有

三明:晚辈给长辈送节 寓意粽享美好

讲述人:肖先生,42岁,三明人

门店:大润发永安店员工

在端午节这天,三明人最讲礼数,晚辈要向长辈“送节”。肖先生说,送节时间一般从五月初二开始,如刚订婚的女婿给岳父母送节,外甥给娘舅家送节。

送节的礼品除了粽子外,还有猪肉、雄黄酒、面条等,不同的礼品寓意不同的美好祝愿。

在沙县,人们还采菖蒲根洗净切片用盐腌制,以备家中有人夏令肠胃不佳、肚痛时服用。

各地习俗不同,除了粽子,还能在大润发买到端午节相关产品

来源:综合《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大润发、百度等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