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蟾蜍(蟾蜍)

 人阅读 | 作者youmizhuan | 时间:2023-08-19 14:51

抓“癞蛤蟆”?1只就违法了,20只可以立案调查

蟾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癞蛤蟆”

常见于田间地头

可是你知道吗

现在抓蟾蜍也是犯法的!!

最近在通州湾示范区

一名女子因20多只蟾蜍

被警方立案调查

10月5日晚7点多

三余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

反映在通州湾示范区三余镇贡安村

一名50多岁的外地妇女

在田埂旁捕捉蟾蜍

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

一名中年妇女

拿着电筒在田埂边来回走动

手里拎着一只白色塑料桶

三余派出所民警 周宇峰:

我们经过检查,白色塑料桶内,就是有20多只蟾蜍,我们将其带到所里调查。

蟾蜍是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

大约有300多种,分属26个属

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

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蟾蜍属于“三有动物”

受法律保护

三余派出所民警 周宇峰:

抓一只他就违法了,抓20只就可以立案调查,也就涉嫌犯罪了。

经警方调查,该中年女子承认

这20多只蟾蜍都是自己抓的

目前

当地警方立案调查此案

并将这批蟾蜍送往南京相关部门鉴定

可能有人觉得

不就是几只“癞蛤蟆”,至于吗?

那么你知道

什么是“三有”保护动物

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这些动物都受法律保护

除了青蛙、蟾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麻雀、青蛙、壁虎、野鸡、野兔和各种蛇类等,都属于“三有动物”。另外要提醒到大家的是 ,连“人人喊打”的黄鼠狼,也是“三有动物”哦!

一不小心惹来牢狱之灾

“三有”动物都是受法律保护的,非法捕猎这些野生动物,数量达到20只以上,就会被立案查处,捕捉50只以上就属于重大刑事案件。

去年11月份,如皋法院长江环境资源第二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非法捕猎、收购、贩卖黄鼠狼和刺猬的环境资源案件,涉案黄鼠狼1200多只、刺猬接近300只。被告人王某义、王某英两兄弟在南通打工期间,听说黄鼠狼的皮毛比较值钱,于是在南通大量收购黄鼠狼和刺猬,然后卖到安徽老家的皮毛市场上,从中赚取差价。最终,21人被判刑,第一被告人有期徒刑2,第二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1年8个月

往往只是一时无知、贪心,却惹来牢狱之灾。

如今

南通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江豚嬉戏,珍稀鸟类时时来访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也希望大家手下留情

再次提醒

切莫乱捕乱捉,小心违法!

癞蛤蟆最大能长多大?癞蛤蟆寿命有多长?

\u200b大家好,我今天想与您分享的是:蟾蜍的最大寿命是多少?为什么以前在农村地区会有更多的蟾蜍?

蟾蜍是蟾蜍,因为它们被许多坑覆盖,所以我小时候很害怕。老年人经常说蟾蜍是有毒的,所以我们不要让它们接触。后来,我知道蟾蜍确实有毒,蟾蜍也是珍贵的中草药!

蟾蜍的最大寿命是多少?

有人说,农村地区的蟾蜍曾经长到“海底碗”的大小。真的那么大吗?至于“海碗”蟾蜍,我还没有看到,但是我知道这只蟾蜍比我现在看到的要大得多。蟾蜍是两栖动物。尽管它们与青蛙非常相似,但它们是两种动物。我们的普通蟾蜍是一个大蟾蜍,身体灰白,皮肤粗糙,有丘疹。它主要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例如稻田,河岸,沟渠和房屋,并以蚊子,昆虫和飞蛾为食。

蟾蜍通常可以生存10年以上,寿命长达31年。但是,它们通常不是很长,我们看到的成年蟾蜍通常大约是半斤到八盎司,很少超过一斤。生活在农村的人们知道海碗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瓷器碗。前海湾现在的面积是我们的两倍。您有没有想过蟾蜍有多大?恐怕不少于4或5公斤。这个蟾蜍还没有变成好的蟾蜍!因此,该声明必须被夸大。

为什么以前在农村地区会有更多的蟾蜍?

过去,乡下的蟾蜍比现在多,而且确实更大。那是因为农村的生态环境曾经更好。水库的沟渠随处可见。水资源丰富,蟾蜍继续生长。此外,农药和肥料在当时很少用于农业。在野生环境中也有许多昆虫和小动物。蟾蜍自然会增重,并富含食物。

此外,由于当时的天敌更少,寿命更长,被人类捕获的机会也更少,因此蟾蜍可以生存数年甚至数十年,因此某些大型蟾蜍可能会暴露于人们的视野。

总而言之,蟾蜍曾经更大。但是它可以增长到“海底碗”的大小吗?很难说我从未见过。但是听老人说,蟾蜍还是很重。蟾蜍能长到“海碗”大小吗?您见过的最大的蟾蜍有多大?欢迎留言讨论。

蟾蜍入药,以毒攻毒

蟾蜍是学名,俗名癞蛤蟆、癞蛤子。它是老虎耷拉中的五毒之一。

最近几年又兴起端午节挂老虎耷拉——但明显已非以前民间手工缝制的民俗工艺品,而是小工厂机器流水线的产品,工艺粗糙,俗不可耐,难言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了。

癞蛤子当年在老虎耷拉中是为“五毒”之首,排在葫芦下,也就一个红枣的大小,一般都是绿布做(当然也不一定)——都是用做鞋样子、花样子剩下的布头儿做癞蛤子的身子,分上下两片,先沿边缝好,再留口填棉花;填时,用妇女头上戴的那种簪子,一丝一缕地填充,可见活儿之精细。嘴、眼也要缝得准确,前后腿儿要做得鲜活生动,还得用黑线“锁”出趾尖儿来。癞蛤子的后背,要用黑线网上十个疙瘩,中脊四个,两边各三个。在如小枣大小的物体上,把小动物身体的细节,用针线表现得生动而形象,使之成为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可惜这手艺几近失传了。

现实中的癞蛤子,是不受人待见的。其个子如核桃大小的时候还能蹦跳,及到长成后,体形硕大,明显笨拙,不会蹦跳,连爬都费劲。癞蛤子浑身长满大大小小的疙瘩,令人生厌。

癞蛤子不叫唤,也没有蹿跳捕食的能力。它只是采取“坐姿”,可能是它嘴里有某种气味儿,小飞虫爱围着它的嘴头子飞舞;它只张嘴,小飞虫直接往里“飞”。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一物降一物,适者生存,癞蛤子笨得要命,却有神秘能力使得“飞蛾入嘴”,从而存活下去。

癞蛤子全身是宝,都能入药。它身上的疙瘩,用工具挤出白白的汁水,在中药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镇痛止癫,压惊亦有奇效。

我小时候长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两腮脖子肿得连成一体,疼痛难忍。邻居钱大爷能用偏方治病。他让我逮只癞蛤子,越大越好。我捉到一只后,钱大爷给癞蛤子拴上一只鞋,癞蛤子吃力地爬行,钱大爷在后边跺脚,迫使癞蛤子拼命地爬啊爬;过了好大一会儿,钱大爷拿出一块新墨从癞蛤子嘴里插入其身体里,大约4厘米长的墨块直插到插不动了为止;然后将之倒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而且要晾很多天,等彻底阴干了,那墨块才有药效。所以,钱大爷有备用的干蛤蟆,谁家孩子或大人需要用这个偏方治病了,就得先逮只蛤蟆来,就这样一屉倒一屉。

我记得,钱大爷取来一只阴干好的癞蛤子,将其肚中的墨块取出,以水研墨,再用新毛笔蘸墨水在我的腮上画了几笔。我初觉凉凉的,然后觉得拔得慌。就是这么个偏方:一个癞蛤子、一块墨、一支笔,此后没过三天,我的痄腮好了。

今天,这种土方偏方可能被认为不科学、不卫生,而那个年代却能治好病。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药学专家们将癞蛤子入药,也研制出不少既科学卫生,又对相关病症疗效显著的药剂。当年,钱大爷能治好我的痄腮,应该就是利用了癞蛤子和墨块的药用价值——只不过其治疗方法,因时代条件所限,太过原始而粗犷了。

也许正应了俗话所说的“以毒攻毒”之理吧,癞蛤子才被列为“五毒”之首。

作者:杨世珊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