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pe是什么意思(金融pe是什么意思)

 人阅读 | 作者xiaosong | 时间:2023-08-26 15:21

什么是PE、如何用PE?

#头条创作挑战赛#

PE即price to earning ratio,中文叫市盈率,市盈率是衡量股价高低企业盈利的指标,计算公司为:

PE=股价(P)/每股收益(EPS)

更通俗的计算方法是:

PE =公司的总市值/公司的净利润

每股收益(EPS)=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市盈率是衡量股价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每股收益EPS不变的情况下,股价(P)越高,PE越大,说明股价估值高,举个例子,假设B公司每股收益EPS为1元,股价为6元,那么市盈率PE就是6,意味着目前B公司的股票市场给出的估值是6倍,投资者要花6块钱去买目前价值1块的东西,同时也意味着投资B公司要花费6年的时间回本,听着好像很吃亏,如果市盈率100倍甚至上千倍的股票,那岂不是更吃亏?

其实投资股票,投资的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未来,说白就是你看好他,认为他未来的价值能超过目前的价钱,你现在愿意溢价去买。

市盈率越低,股价被低估,可以进行超配;市盈率越高,股价被高估,应择机卖出。那是不是PE越小,就值得超配呢?比如银行指数的市盈率不到5倍,新能源指数的市盈率30倍左右,你会买哪个?

市盈率分为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区别主要是看净利润的采样,静态市盈率净利润一般采用年报公布的数据,固定不变;动态市盈率的净利润是滚动计算,即最近四个季度的净利润相加,比如目前上市公司公布了930的财报,净利润就是从2021年四季度和2022年1~3季度最近四个季度相加起来的净利润,所以又叫滚动市盈率,一般说的市盈率都是指动态市盈率。

那对于初创企业,公司尚未盈利,净利润为负的情形下,市盈率法就失效了,可根据企业的特性采用PS(市销率)、PB(市净率)进行估值。以创新药企业为例,前期的研发投入较大,可采用PS(市销率)法进行估值,Sales指的是公司的销售额,PS=公司的市值/公司的销售额,考量的是公司的市场销售情况;若是半导体制造企业,前期的设备、厂房等投入较大,市净率法较为合适,PB=公司的市值/公司的净资产,净资产又指股东的投入情况,考量的是企业的资本支出情况。

目前沪指的动态市盈率为12.5倍,位于10年历史分位的35%左右的水平;而创业板的动态市盈率为39.5倍,位于10年历史分位的25%不到的水平;股指估值均处于历史低位,创业板的动态市盈率比沪指高,但估值的区间分位却更低,说明市场愿意给成长股更高的估值。

所以,评价一家上市公司或某个行业不能以单个指标论英雄,还得综合考虑行业、政策的支持、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公司的财务情况等进行综合考量。

欢迎点赞+留言+收藏+关注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动态市盈率、静态市盈率、市盈率TTM,这三者参考哪个比较好?

我们都知道,在股市里估值决定价值,价值决定股价!

价值越高的股票往往估值越低,机会越大;

价值越低的鬼獒往往估值非常高,风险非常大;

所以,光看股价是没有用的,因为股价的高低不能够反应出估值的高低,也就无法体现出价值的高低,自然也没有任何的说服力。

真正要懂的一定是如何分辨估值,因为它决定了价值。

对于估值来说,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就是通过市盈率进行判断。

今天,我们就着重说一下介绍下市盈率!

股市里的市盈率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种类呢?

市盈率是一个总称,英文缩写为Price Earnings Ratio,简称P/E或PER,而它又被区分为三大种类:

1、市盈率(动),动态市盈率=现价/全年“预估”每股收益。

2、市盈率(静),静态市盈率=现价/前一年的每股收益率。

3、市盈率(TTM),也叫滚动市盈率,滚动市盈率=现价/前12个月的收益总和。

那么,如何来解释这三种市盈率呢?我们用三个举例来说明:

①市盈率(动)的例子:

假设某上市公司的2019年第一季度的利润为5个亿,而后面2019年的Q2~Q4利润并没有落实,这个时候,动态市盈率就会以一个预估的方式推算出2019年全年的利润为2019年一季度净利润*4,从而通过公式动态市盈率=现价/全年“预估”每股收益来计算出一个结果。

②市盈率(静)的例子:

假设2019年才刚刚开始,那么计算一家公司市盈率(静)的时候就会以前面2018年的利润作为计算方式,既现价/(2018年一季度每股收益*4)

③市盈率(TTM)的例子:

假设2019年过去了4个月,那么计算该公司市盈率(TTM)的方法就是通过用过去4个季度数据计算当前估值,也就是2018年的Q2~Q4利润+2019年Q1利润计算出当前上市公司的市盈率TTM数值;

结论:综合三种市盈率的利弊来看,滚动市盈率TTM采取的是过去4个季度的财务数据,能够更充分、直接地表现出当前一个大周期里的情况,不但弥补了季节性产生的客观差异,还可以避免预测性市盈率的不确定性。

所以,市盈率(TTM)其实更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追捧和信赖,运用得也更多,更广泛!

对于市盈率判断估值我们需要有一个认识,那就是“简单”,却又没那么“简单”!

其实通过市盈率来判断高估、低估的方法很简单,但又不那么“简单”!

简单的是,一些随手可以查到的数据就可以体现出一只个股或者指数的估值!

但不简单的是,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板块,不同的个股上,有着完全天差地别的差异。

就好比,普通的市盈率判断数据是这样的:

PE在0-13 左右:即表示价值被低估;PE在14-20左右:即表示处于正常水平;PE在21-28左右:即表示价值被高估;PE在28以上 :即反映股市出现投机性的泡沫;

就拿A股的上证综指来说,即使如此。从1991年A股成立以来,我们经历了许多次的大级别熊市,而每一次,只要上证综指的市盈率(TTM)低于20倍就是处于一个合理正常的水平,低于13倍就是超跌,严重低估水平,这对于普通的判断来看,完全没有毛病!

这就是我所谓的“简单”,一个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不需要你动脑子,只需要你做一个参考。

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市场,拿美国的标普500指数来进行参考,得出的答案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股市从1900年~2009年的历史里,同样出现了许多次的牛市和熊市周期,并且出现了所谓的高估、风险、合理、以及低估周期。

但是对照着PE在14-20左右即表示处于正常水平,以及PE在21-28左右即表示价值被高估的判断准则,就显得不那么恰当。

例如,A股在1996年516点阶段性大底的时候只有19倍的市盈率,而在美国19倍的市盈率可能已经达到了高风险的区域,这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所以,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金融市场,得出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我所谓的“不简单”!

这个“不简单”不仅仅体现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而且在同一个金融市场里的不同板块、不同行业同样也是如此!

对于像银行、地产、以及建筑等产业来说,它们的未来利润和空间是看得见的,也是非常稳定的,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候他们的行业平均市盈率就非常低,大量处于10倍左右,甚至以下。

这个时候利用PE在14-20左右即表示处于正常水平的标准去评判显然不对。

同样的,对于那些互联网、新能源、以及人工智能这类的有无限可能和发展空间的行业来说,它们的利润增幅以及受关注程度,甚至对于未来发展的贡献是相对较高的,所以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也会有所提高。

这个时候利用PE在21-28左右即表示价值被高估的标准去判断可能又是错误的。

这就是“不简单”的又一个原因!

个股也是如此!

如何真正通过市盈率(TTM)来判断估值呢?

说到这里,大家就一定会问,如何才能够真正通过市盈率(TTM)来判断估值呢?其实,方法是有的,那就是“重个股”,“重周期”!

“重个股”,既然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市场,不同的行业,甚至不同的个股,参考的标准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就直接了当从个股出发,这就直接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重周期”,既然我们知道短期的一些数据无法保证一个可靠性,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较长周期里的数据来分析,得出一个估值的正确、有效性。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案例一,银行股:

我们都知道银行股市盈率普遍非常低,所以用传统的数据无法判断出它是否真的高估,还是低估。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重个股”和“重周期”的策略来应对。

就好比在2009到2019年的十年里,银行股的10年平均市盈率(TTM)为7.59倍左右,历史最低市盈率(TTM)为4.37倍。

那么超过10年平均市盈率(TTM)7.59倍越多,其实就意味着风险越大;

而越接近历史最低市盈率(TTM)为4.37倍,其实代表的就是估值越低,机会越多;

这个时候,10年的一个大周期指标,具体到了银行板块的个股上,就会比那些单一的、官方的市盈率判断价值数据更可靠,也更贴合!

案例二,新能源个股:

同样的,我们找了一只新能源板块里的一只个股作为举例!

1、找到一个大周期的数据,可以是3-5年,可以是5-10年,周期越长,参考的价值越高;

2、然后找出它的大周期中位线数据,例如是10年的平均市盈率(TTM)38.21倍;

3、找出大周期的历史最低市盈率(TTM)数据为16.69倍;

最后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判断,跌破大周期中位平均值,即为正常,越接近历史最低数据越表示低估、低估高价值。

反之,离开中位平均市盈率(TTM)上方越多,表示估值越高、风险越大、机会越小;

这就不需要再次引用“PE在21-28左右即表示价值被高估”,以及“PE在28以上即反映股市出现投机性的泡沫”的指标来进行判断了。

结果更有说服力,也更能符合各个领域和行业的特性!

结论:

市盈率真的是一个好指标,看似简单,但却非常“不简单”!

大部分的投资者根本“看不懂”市盈率,是因为根本没有用心去看,去学习,去思考,总是停留在一个表面上,这是不行的。

越是简单的,往往越是有效,你只有把简单的东西吃透了,对你的投资水平和认知才会有很好的提升!

PS:不过重点要记住,一切的参考都是以业绩能够保持稳定盈利为基础的,否则数据将不具备参考价值!

就好比下方图中的某只个股的市盈率(TTM),一会突破了万点估值,一会变为了负值,这样的数据就是不具备参考价值的,也没有研究的必要性。

什么是市盈率 如何使用市盈率

市盈率也称“PE”、“本益比”、“股价收益比率”或“市价盈利比率(简称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它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告诉投资者在假定公司利润不变的情况下,以交易价格买入,投资股票靠利润回报需要多少年的时间回本,同时它也代表了市场对股票的悲观或者乐观程度。但在具体使用中仍有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

市盈率(静态市盈率)公式有两个,分别是:

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

市盈率=总市值/净利润

为了能够在同一标尺上分析企业的市盈率,用第二个公式最方便,因为企业的股本基本是持续扩大,那么它就会稀释每股收益和股价,所以用第二个公式就不用考虑除权因素。

市盈率分为静态市盈率与动态市盈率,市场广泛谈及的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静态市盈率,这给投资人的决策带来了许多盲点和误区。毕竟过去的并不能充分说明未来,而投资股票更多的是看未来!因此更应关注与研究动态市盈率。

动态市盈率的计算公式是以静态市盈率为基数,乘以动态系数。该系数为1÷(1+i)n,其中i为企业每股收益的增长性率,n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存续期。即:

动态系数=1÷(1+i)n;

动态市盈率=静态市盈率 x 动态系数

例如,某企业当前股价为20元,每股收益为0.38元,该企业未来保持该增长速度的时间可持续5年,即n=5,每股收益增长率为35%,即i=35%,则动态系数为1÷(1+35%)5=22%,静态市盈率:20元÷0.38元=52,相应地,动态市盈率为52 x 22%=11.44倍。两者相比,差别之大,相信普通投资人看了会大吃一惊,恍然大悟。动态市盈率理论告诉一个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即投资股市一定要选择有持续成长性的公司。

具体如何分析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如果一间公司受到投资收益等非经营性收益带来较好的每股盈利,从而导致其该年静态市盈率显得相当具有诱惑力;如果一间公司该年因动用流动资金炒股获得了高收益,或者是该年部分资产变现获取了不菲的转让收益等,那么对于一些本身规模不是特别大的公司而言,这些都完全有可能大幅提升其业绩水平,但这样更多是由非经营性收益带来的突破增长,需要辩证地去看待。非经营性的收益带给公司高的收益,这是好事,短期而言,对公司无疑有振奋刺激作用,但这样的收益具有偶然性、不可持续性。资产转让了就没有了,股票投资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没有谁敢绝对保证一年有多少收益。因此,非经营性收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影响市盈率内在价值的因素:

⑴股息发放率b。显然,股息发放率同时出现在市盈率公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在分子中,股息发放率越大,当前的股息水平越高,市盈率越大;但是在分母中,股息发放率越大,股息增长率越低,市盈率越小。所以,市盈率与股息发放率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⑵无风险资产收益率Rf。由于无风险资产(通常是短期或长期国库券)收益率是投资者的机会成本,是投资者期望的最低报酬率,无风险利率上升,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上升,贴现利率的上升导致市盈率下降。因此,市盈率与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

⑶市场组合资产的预期收益率Km。市场组合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者为补偿承担超过无风险收益的平均风险而要求的额外收益就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低。因此,市盈率与市场组合资产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

⑷无财务杠杆的贝塔系数β。无财务杠杆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没有财务风险,无财务杠杆的贝塔系数是企业经营风险的衡量,该贝塔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就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低。因此,市盈率与无财务杠杆的贝塔系数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

⑸杠杆程度D/S和权益乘数L。两者都反映了企业的负债程度,杠杆程度越大,权益乘数就越大,两者同方向变动,可以统称为杠杆比率。在市盈率公式的分母中,被减数和减数中都含有杠杆比率。在被减数(投资回报率)中,杠杆比率上升,企业财务风险增加,投资回报率上升,市盈率下降;在减数(股息增长率)中,杠杆比率上升,股息增长率加大,减数增大导致市盈率上升。因此,市盈率与杠杆比率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⑹企业所得税率T。企业所得税率越高,企业负债经营的优势就越明显,投资者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就越低,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与企业所得税率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

⑺销售净利率M。销售净利率越大,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股息增长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与销售净利率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

⑻资产周转率TR。资产周转率越大,企业运营资产的能力越强,发展后劲越大,股息增长率就越大,市盈率就越大。因此,市盈率与资产周转率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

股息收益率

值得指出的是,市盈率的倒数就是当前的股票投资报酬率,即为股息收益率,市盈率越高,股息收益率越低。这显示了投资者购买高市盈率的股票带有较大的风险。投资者购买高市盈率股票的真正动机也许不是为了获得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而是期待股票市场价格继续上涨带来股票交易利润,这就可能引发股票市场上的价格泡沫。

如果某股票有较高市盈率,代表:

⑴市场预测未来的盈利增长速度快。

⑵该企业一向录得可观盈利,但在前一个年度出现一次过的特殊支出,降低了盈利。

⑶出现泡沫,该股被追捧。

⑷该企业有特殊的优势,保证能在低风险情况下持久录得盈利。

⑸市场上可选择的股票有限,在供求定律下,股价将上升。这令跨时间的市盈率比较变得意义不大。

相关误区

误用市盈率会导致很大的投资失误。市盈率是个人投资者用得最多的一个估值指标,机构投资者也常常拿市盈率来说事,遍观诸多券商的研报,几乎少不了对于每股收益的预测,从而得出市盈率估值。也许是用得太多了,使投资者习惯了用它去评估一家企业,这是隐藏着很大风险的。

第一,市盈率是和收益直接对应的,收益越高,市盈率越低,而企业的收益是不稳定的。对于业绩非常稳定的企业来说,用当前市盈率来评估是简单易行的,而对于业绩不稳定的企业来说,当前市盈率是极不可靠的,当前的很低的市盈率也未必代表低估,相反,很高的当前市盈率也未必代表是高估的;

第二,对于一个面临重大事项的企业来说,用当前市盈率或者历史平均市盈率来估值都是不可行的,而应当结合重大事件的影响程度而确定,或者是重大事件的确定性而定;

第三,有些行业的市盈率注定是比较高的,比如,医药行业因为拥有更为稳定增长的盈利预期,整个行业的市盈率估值都会比金融地产这两个行业的高,而高科技类的企业则更甚;

第四,具有某种爆发性增长潜力的行业或者企业来说,通常意义的市盈率估值也是不可滥用的。举个例子,像微软吧,如果上市之初有幸可以买这只股,但是却被它高高在上的当前市盈率吓跑了,估计也只能留下后悔。因为对于某些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来说,如果其行业属性又是属于可实现爆发性增长的,那么,无疑不宜轻易用市盈率去评估它;

第五,对于一个当前业绩极度高速增长的企业而出现的低市盈率现象同样也是要警惕的,可以说,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维持一个超过30%的增长率都是极其困难的,由此,对于那些业绩增长数倍的而导致的当前市盈率低得诱人的现象,是不是该多一点点冷静呢?聪明的投资者会多多考虑的;

第六,对于没有重组预期或者其他重大事件影响的企业来说,采用历史10年以上的平均市盈率法来评估是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同样不可对此市盈率抱以太多的希望;

第七,对于一些具有很大的潜在资产重估提升价值的企业来说,市盈率法也是不太可行的,资产重估可以实现企业资产价值的大幅提升或者大幅降价;

第八,对于很多公用事业的企业来说,比如铁路、公路,普遍都会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市盈率估值状态,因为这些企业的成长性不佳,如果投资者以公用事业的低市盈率去比较科技类股的高市盈率是不合适的,跨行业比较是一个不小的误区;

第九,对于暂时陷入亏损状态的企业,也是不适合于用市盈率也评估的,而更多的是考虑其亏损状况的持续时间或是否会变好、恶化等问题。

是不是股票的市盈率越低就真的越好呢?

不一定, 市盈率只是某日的股票价格与该股票每股收益的比率。由于股票的价格时时波动,公司的年终每股净收益也会因为总股数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股票的市盈率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此,人们在比较市盈率的同时,更多地考虑股票的成长率,即公司的收益增长率。比如甲公司T年的年终税后利润为5000万元,其总股数为2亿股,t日其股票价格P为10元。则其每股净收益E为5000/20000=0.25,市盈率S甲为10/0.25=40;乙公司T年的年终税后利润为8000万元,其总股数为2.5亿股,t日其股票价格P为10元。则其每股净收益E为8000/25000=0.32,市盈率S乙为10/0.32=31.25。从计算的结果来看,甲公司的市盈率高于乙公司:40>31.25。所以,如果光是以t日两种股票的市盈率来决策投资,应该投资乙公司的股票。

但是,如果甲公司的利润年增长率为15%,而乙公司为8%。比如,T+1年时,甲的总股数仍为2亿股,利润为5000(1+15%)=5750万元,乙的总股数也不变,为2.5亿股,利润为8000(1+8%)=8640万元,再来按照t日的股价来分析两种股票的市盈率情况:P甲=10元,E甲=5750/20000=0.2875元;S甲=34.78;P乙=10元,E乙=8640/25000=0.3456元;S乙=28.93,S甲>S乙。到T+2年时,P甲=10元, E甲=5750(1+15%/20000=6612.5/20000=0.33元,S甲=10/0.33=30.3;P乙=10元, E乙=8640(1+8%)/25000=0.37元,S乙=10/0.37=27。按照市盈率来看,甲的市盈率高于乙,但是,甲的收益增长率则始终高于乙。以上假设了两种股票的股数都未作改变,如果两种股票的股数在两年内都作了调整,则每股收益又会有很大的不同。以上的分析说明,市盈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投资的决策因素,不可单以之作依据。在实际的投资中,要与股票的成长率结合起来考虑才比较全面。只有市盈率低,同时成长性也好的股票才是最佳的选择。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时候,比较两种股票的市盈率,大致说明这样一个情况:如果公司的每股收益不变,市盈率越高时,则获得该种股票的价格成本就越高;或股价不变时,市盈率越高,则该种股票的每股收益就越低。因此,市盈率所反映的只是按照过去的每股收益率来判断的获取同等收益的成本的高低程度。股价越高,市盈率越高,成本越高;相反,则越低。但是由于市盈率是随着股价而不断变化的,且这个指标是以现时的价格去与过去的收益率作对比。因此,在实际运用市盈率作为投资参与指标时,还应关心上市公司的未来收益发展状况,也就是股票的成长性。如果只看市盈率,不顾成长率,很可能所选的股票是过去的骄子,今日的垃圾。反映到具体指标上就是:成长率的下降引起市价的下跌,市价的下跌又导致市盈率的下降。当然,将这个情况举出来,是为了说明在投资时不应将宝全部押在市盈率低的股票上,明智的做法是通过对产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选择价位较低、有发展潜力的个股。即应在考虑市盈率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股票的成长性。

简而言之,成长性与稳定性是核心,切勿滥用市盈率。

来源: 中亿财经网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