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哥哥的老婆怎么称呼(妻子的哥叫什么称呼,关系是)

 人阅读 | 作者lilintao | 时间:2023-08-28 11:49

亲戚称呼全攻略,春节回家不尴尬~

每逢新春佳节,走亲戚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不过,面对着家族聚会,七大姑八大姨相聚一堂,如何开口叫人却让如今的“80后”、“90后”们相当头疼。不过不用担心,今天大龙把关系都帮你捋清楚了,让你回家过节不尴尬!

爸爸家

爸爸的爷爷:太爷爷 爸爸的奶奶:太奶奶

爸爸的爸爸:爷爷、爸爸的伯父:伯祖父、爸爸的叔父:叔祖父、爸爸的舅舅:舅公

爸爸的妈妈:奶奶、爸爸的姑妈:姑奶奶、爸爸的姨:姨奶奶

爸爸的哥哥:伯父、爸爸的弟弟:叔叔、爸爸的姐妹:姑姑

伯、叔的儿子:堂哥堂弟 、 伯、叔的女儿:堂姐堂妹

姑妈的儿子:表哥表弟 、姑妈的女儿:表姐表妹

妈妈家

妈妈的爷爷:太姥爷 妈妈的奶奶:太姥姥

妈妈的爸爸:姥爷、妈妈的伯父:伯外祖父、妈妈的叔父:叔外祖父、妈妈的舅舅:外舅公

妈妈的妈妈:姥姥、妈妈的姑妈:姑姥姥、妈妈的姨:姨姥姥

妈妈的兄弟:舅舅、妈妈的姐妹:大姨小姨

舅舅的儿子:表哥表弟、舅舅的女儿:表姐表妹

姨的儿子:表哥表弟、姨的女儿:表姐表妹

兄弟姐妹家

哥哥的妻子:嫂子、姐姐的丈夫:姐夫

弟弟的妻子:弟妹、妹妹的丈夫:妹夫

兄弟的儿子:侄子、兄弟的女儿:侄女

姐妹的儿子:外甥、姐妹的女儿:外甥女

亲戚太多,不知该怎么称呼?一张图轻松搞定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人们之间的生活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以前很多年没有打过交道的一些亲戚也开始走动了,于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对于小年轻来说);除了长期生活在一起的这些亲戚外,其他的远房亲戚和不怎么见面的亲戚以及他们的子女应该怎样称呼呢?

笔者通过整理,今天就不妨和盘托出,通过简单的图表形式,为你展现中国亲戚关系的一些常见称谓。如图:

我是分为4个支系来划分的,这样便于查找。

1、父系

父系简单来说就是同姓,就是和你一个姓的(嫁进来的除外)。

比如你祖上所有的男丁,祖父、叔祖父、父亲、叔父这些;还有嫁出去的女性,比如姑婆、姑母这些,都属父系。

称呼上面,图中是比较书面的,实际上生活中,根据地方差异有很大的区别,比如祖父又叫爷爷,祖母又叫婆婆或奶奶,伯父、叔父叫大爸、二爸、幺爸等,伯母、叔母又叫大娘、二婶、幺婶等,姑父又叫姑爷等。

2、母系

母系就是妈妈那边的亲戚,和妈妈一个姓(嫁进来的除外),这边的亲戚也习惯称为“外亲”

外祖父、外祖母又称为外公、外婆或者姥爷、姥姥,妈妈的兄弟称舅舅,他们的子女称老表(表亲),妈妈的姊妹称姨母,她们的子女叫姨兄弟姊妹(姨亲)。

古代所谓的“外戚专权”就主要指的这一支亲戚。

3、妻系

妻系就是妻子那边的亲戚,和妻子一个姓(嫁进来的除外),我们习惯称之为“内亲”

妻子古时又叫“内人”,这就是“内亲”的由来。岳父、岳母也称作老丈人、老丈母(丈母娘),舅子又叫舅老倌(现在已经演变成骂人的话了),他们的子女叫作内侄,历史上著名的后周世宗柴荣就是以内侄的身份过继给后周太祖郭威从而获得皇位继承权的。

大小姨子又称作大小姨姐或者姨妹,她们的丈夫称作连襟,有些地方又叫“一担挑”或者“老挑”

4、子系

子系就是自己的子女。

儿子的妻子叫媳妇,女儿的丈夫叫女婿,媳妇叫自己公公或者老人公,女婿叫自己岳父或者老丈人,媳妇之间互称妯娌

除此以外:妹妹称哥哥的妻子为嫂子,哥哥称妹妹的丈夫为妹夫,姐姐称弟弟的妻子为兄弟妹,弟弟称姐姐的丈夫为姐夫,妻子称丈夫的妹妹为小姑子。小姑子要和小舅子撞一块儿,嘿嘿,那得一场好戏。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姑姑的子女和舅舅的子女都叫老表,但自己的子女对他们的称呼就不一样了,姑姑被称为姑婆,而舅舅被称为舅公

三代以内的(前后)基本上就这么多,至于三代以外的,那就得加上“从”“族”族这些前缀了。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收藏!亲戚称呼全攻略,春节拜年就靠它拿红包了 | 方志江苏

每逢过年回乡,就到了认七大姑八大姨的时候了。赶上亲戚的大聚会,一圈的称呼叫下来,才知道自己的亲戚储备量“用时方恨少”。想象一下,孩子拽着妈妈袖口,问“妈妈的舅舅应该叫什么”的场景……

妈妈的舅舅……“舅妈”?好像不太对啊……

拜了这么多次年,好不容易才弄懂伯、叔、姑、舅、姨的差别,现在知识量又不够用了。

为避免到时候尴尬,乘着放假前,今天赶紧跟着方志君先了解一下。

收藏,那些我们常用的亲戚称呼!

江苏人,称亲人带“家”字,“家父”“家母”“家兄”等。父母过世称“先父”“先母”“先考”“先妣”;称妻子“内人”“内灶”“敝内”“贱内”;称子女“犬子”“小女”。

曾祖父为“太公”“太爷”“老太爷”“太爹”“爹爹”“佬佬”,曾祖母为“亲婆”“好亲婆”“太婆”“太奶”“太太”,称曾祖父姐妹为“姑太”,配偶为“姑太爹”;称姑太子女为“表姑奶”“表爹”,称祖父母“爹爹”“奶奶”“亲婆”,外祖父母称“卫爹爹”“外爹爹”“卫奶奶”“外奶奶”“公公”“婆婆”,称祖父姐妹“姑奶”,配偶“姑爹”,姑奶子女为“表姑”“表叔”等。

母亲“妈妈”“娘”“阿娘”“姆娘”“姆妈”“老娘”,称后父“继父”,后母“继母”,称比父亲大的伯父“×大爷”,比父亲小的叔父“×爷”“×叔”,称伯母“×妈”,叔母“×婶”,称父亲姐妹“姑姑”“姑妈”,配偶“姑父”,称她们孩子“表哥”“表姐”。在伯父、叔父子女前面加个“堂”“叔”字,称“堂叔伯姐妹兄弟”。

哥的妻“嫂子”,弟的妻“弟媳”“弟妹”,兄弟子女“侄儿”“侄女”,男的称姐妹子女“外甥”“外甥女”,称姐配偶“姐夫”,妹配偶为“妹婿”。称妻父“泰山”“岳父”“岳丈”。称妻母“泰水”“岳母”“丈母娘”。

妻兄弟“子舅”“舅老爷”“舅子”“阿舅”“舅大爷”,称妻姐妹“妻姐”“妻妹”,称其配偶“连襟”;称妻侄儿、侄女“内侄”“内侄女”;称妻姐妹子女“姨侄儿”“姨侄女”。称儿的妻为“儿媳妇”;女儿丈夫“闺女婿”;称儿孩子“孙子”“孙女”;称女儿孩子“外孙子”“外孙女”;称女婿、儿媳父母“亲家”“亲家母”。

曾祖父母兄弟“舅太爹”配偶为“老舅太”,子女称“表爹”“表姑奶”;曾祖母姐妹“姨老太”,配偶“姨太爷”,其子“姨爹”“姨姑奶”。

祖母父母“舅太爹”“舅太奶”,祖母兄弟“舅爹”配偶“舅奶”,其子女“表叔”“表姑”。称祖母姐妹“姨奶”,配偶“姨爹”,其子女“姨叔”“姨姑”。称母亲父母“舅爹”“舅奶”“外公”“外婆”,母亲兄弟“舅舅”,配偶“舅妈”,其子女“表兄弟”“表姐妹”,舅家子女“内表”,姑母家子女为“外表”,母亲姐妹称“姨母”“姨娘”,配偶“姨夫”,其子女“姨兄弟”“姨姐妹”。

表兄弟子女“表侄儿”“表侄女”,表兄弟的表兄弟“表兄弟”,又称“拐头表”;称姨兄弟家子女“姨侄”“姨侄女”;称表姐妹家子女“表外甥”“表外甥女”;称姐妹家子女“姨外甥”“姨外孙女”。

当然,由于地区差异,有很多地方同样的称谓代指的人可大不不一样。

在江苏,“爹爹”是父亲还是祖父?

“爹爹”一词,在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广泛使用。地处南北交界的江苏来说,苏南苏北对于“爹爹”是父亲还是祖父?这个问题,显得格外特殊。

这还要源于中国的南北方差异,南方人的“爹爹”,指的是“祖父”;北方人的“爹爹”,指的则是“父亲”。

那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相差一辈?

中国的信史,约在5000年。“爹爹”一词,出现得相当晚。中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出现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至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在这一万余汉字中,居然没有“爹”字。也就是说,汉代以前,中国人是没有“爹”或“爹爹”的。

没有“爹”,古代人如何称呼父亲与祖父? 《礼记·内则》曰:“凡父在,孙见于祖,祖亦名之。”也就是说,先秦时期,中国人称父亲为“父”,称祖父为“祖”。没有“爹”这个词,并无影响。

“爹”字最早见于《广雅》一书。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共收字18150个。《广雅·释亲》:“翁、公、叜、爸、爹、㸙,父也。”《广雅》中的“爹”,与“父”同义,指的是父亲,不是祖父。

(崇祯)《闽书》

南方人与北方人对“爹”的不同理解,与“爹”字的起源有关。韵书《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修于是北宋真宗时期(1008)。《广韵》对“爹”的释义是:“爹,羌人呼父也。”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方以智《通雅》亦载:“爹,羌人呼父也,读若遮。”由此可以看出,“爹”并非源于汉语,而是羌语。

羌族,曾经强大的中国古代民族,原居住地以今青海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新疆一带。东汉时,移居今甘肃一带,东晋时建立后秦政权(公元384—417)。虽然经历兴衰,总体上讲,羌族的居住地始终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因为这个原因,北方汉人受其影响,亦称“父”为“爹”。

(乾隆)《华阴县志》

北方人受羌族的影响是直接的,南方人受羌族的影响是间接的。所以,北方人称父亲为“爹”是对的,南方人称祖父为“爹”是“错”的。但语言有约定俗成的因素,大家都这么说,也就不能说谁对谁错了。文化,只讲认同,无所谓对错。

中国历史上,南北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非常频繁。南方人与北方人对“爹”这一称呼的不同使用,在宋代就已出现。明张存绅撰《雅俗稽言》:“南人呼父曰爹,祖父曰爹爹。”明陈士元《俚语解》:“南人称父曰爷,祖父曰爹;北人称父曰爹,祖父曰爷。”

吴侬软语的乡恋

苏州话里没有严格的尊称和非尊称,对于你我他的表示大致是这样的:我称为“欧”;我们称为“伲(音同ni)”或“相倪(音同ninei)”;你称为“倷(音同nei)”;他称为“里(音同li)”或者“恩乃(音同nenei)”;他们称为“恩笃(音同nedo)”,“笃”在苏州话里表示复数,相当于……们。

父亲在苏州话里有多种喊法,现在老一辈的喊法是爹爹(音同diaodiao),老头子(音同laiteizi)。年轻人的喊法是爸爸(音同baobao),和别人说起自己的父亲时一般可以说爷(音同yao)、老头子,如“我们爸爸说的”说成“倪爷讲个”或者“倪老头子讲个”各么, 倷阿来听?

父亲的父亲称为阿爹(音同adiao),爷爷辈的男性都可以称为阿爹或者老阿爹,父亲的母亲称为阿婆(音同aofu)或者好婆(音同haifu),奶奶辈的女性都可以称为阿婆,但是好婆肯定是称有血缘关系的。父亲的哥哥称为老伯伯(音同laibaba)称呼比父亲年纪大的男性也都为老伯伯,父亲的嫂子称为姆妹(音同memei)父亲的弟弟称为叔叔(音同soso)或爷叔(音同yaoso)称呼父亲辈或比父亲年轻比哥哥年长的男性也称为叔叔,是比较广泛的一个称谓。

图源:姑苏网

父亲的弟妹称为婶婶(音同sensen)或婶娘(音同senniang)父亲的姐姐称为嬷嬷(音同mumu),父亲的妹妹称为娘娘(音同niangniang)。

不过现在小一辈有些统称父亲的姐妹为娘娘,按年纪分称为大娘娘,小娘娘。父亲的姐夫或者妹夫称为父父(音同fufu),父亲的爷爷一般称为太公(音同taogong)或老太爷(音同laitaoya),父亲的奶奶一般称为太婆(音同taofu)或太太(音同taitai)或老太太(音同laitaotao)。

现在只要是太公太婆辈的,不管是宗亲还是外亲还是妻亲都称呼为太公太婆,哥哥的老婆称为嫂子(音同saizi),姐姐的老公称为姐夫(音同jiafu),妹妹的老公称为妹夫(音同meifu),弟弟的老婆称为弟新妇(音同dixinfu)。自己的儿子称为伲子(音同nizi),女儿称为囡嗯(音同nuen)或者丫头(音同wutei)。儿子的老婆称为新妇(音同xinfu),女儿的老公称为女婿(音同nvxv)。哥哥或者弟弟的儿子称为侄子(音同zezi),女儿称为侄囡嗯(音同zenuen),姐姐或者妹妹的儿子称为外甥(音同nasang),女儿称为外甥囡嗯(音同wwasangnnven)。儿子的儿子称为孙子(音同sunzi),女儿称为孙囡嗯(音同sunnuen)女儿的儿子称为外孙(音同nasen),女儿称为外孙囡嗯(音同wasennuen)。

图源:姑苏网

母亲称为妈妈(音同maomao)或姆妈(音同mema),和别人说起自己的母亲时一般称为娘(音同niang)。母亲的父亲称为外公(音同nagong),母亲的母亲称为外婆(音同nafu),母亲的哥哥或者弟弟称为舅舅(音同jvjv),或阿舅(音同ajv)或娘舅(音同niangjv)。母亲的嫂子或弟媳妇称为舅妈(音同jvma),母亲的姐姐或者妹妹称为阿姨(音同ayi),母亲的姐夫或者妹夫称为姨夫(音同yifu),父母称为爷娘(音同yaninag)。

丈夫称为当家(音同dangga)或者相伲男人(音同xiangninunin)或者老公(音同laigong),妻子称为家主婆(音同gazifu)或者相伲女人(音同xiangninvnin)。

现在老年夫妻之间,习惯互称老头子、老太婆,岳父称为丈人(音同zangnin)。岳母称为丈母娘(音同zangmuniang),丈夫的父亲称为阿公(音同agong),丈夫的母亲称为阿婆(音同afu),不过现在基本都统称为爸爸,妈妈。

夫妻双方的亲戚,现在都随对方喊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喊法

巍巍中国,礼仪之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老文明,当续辉煌;传承光大,任重道远!

图源:姑苏网

*(本文参考了《南京市志》《苏州市志》《镇江市志》《盐城市志》《连云港市志》《徐州市志》《淮安市志》《南通市志》《常州市志》《扬州市志》《泰州市志》《无锡市志》《宿迁市志》等志书地情书籍对编著者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于和风,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员、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会员。先后在《中国建设报》《中国城市报》《铁军》《人民网》《人民政坛网》《学习强国》《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等报纸杂志和网站发表散文、随笔等文章百余篇,并在全国省市县征文中获奖。

审核、发布:张一哲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