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铎怎么读(铎怎么读组词)

 人阅读 | 作者youmizhuan | 时间:2023-08-28 11:53

每日一识|古代作战指挥的工具—铎(duó)

铎[duó](音夺),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

战国时期主要有外卒铎和郢率铎。外卒铎,腔内有小环为舌,口部甚曲似钟于。郢率铎,不附舌,口部曲势较浅。

铎也为战时的乐器!或者说也是发信号的钟

另外铎因其舌质地的不同,分为金铎和木铎两种,但二者使用场合并不同,"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即宣布政教法令时使用木铎,打仗时则使用金铎作为作战指挥工具。

战国虎纹铜铎

宫廷中的庆典、祭祀、迎宾、盛宴等的鼓乐演奏,由鼓人统一指挥。在典籍《周礼·地官·鼓人》中记载:“以金铎通鼓。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

在鼓乐演奏中,鼓人就是用“铎”来进行节奏、仰抑、器序等的指挥,因此又号称“执铎”,如同今日的乐队指挥,不过是用铎而非棒。

不过,这种振铎以通鼓的规则,在春秋末期似乎不再流行

汉代青铜铎

川渝方言必修课(第一期)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根

而语音则是文化的根

今日份正宗川渝言子

上面这些文字,我相信川渝地区超过80%都不认识,但超过90%的人对它们都很熟悉。别着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温习一下这些“知识点”。

铎[ duó ] :刺,啄。

你还把热舌头铎我!——《西游记》

“铎”字属于川渝地区高频使用的方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面很广,万物皆可“铎”,可以主动出“铎”,也可被“铎”。

吅(ber):亲嘴,接吻。

本人自拍照,切勿擅自使用

“吅”在字典里面通常念(xuan, song),在方言中念(ber)。此可谓精妙至极,书面意思与“喧”“讼”相近,有喧闹、诉讼之意。而川渝方言引申为“吻”则更加传神。学会的赶快找你的宝吅一个吧。

膼膼[ zhuā ] :基础释义为腿,引申为踢。

“膼”字也属于高频日常用语。例如:膼你龟儿一脚。

蹅chǎ:踩。

“蹅”意为踩。所谓“蹅”一脚,就是踩一脚的意思。在川渝地区也是经常使用的。

好了今天的方言小课堂就到这了,学废了的小伙伴抓紧时间用起来。

烟台有好几个名带“铎”字的村庄,莱阳铎山前、铎夼,牟平铎疃

在胶东村庄的名称用字当中,不乏文雅且相对生僻者。“铎”字即是一例。

铎(duó),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说文解字》曰:“铎,大鈴也”)

由于这种器具主要流行于古代,近世之人对此多无印象。而在现代的语境当中,“铎”字除了用于人名之外(很多朋友应该都知道作家郑振铎,他写的《燕子》曾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当中),又鲜有其他组词用法。因此,这个字的写法虽不复杂,但多少给人一种“生僻”的感觉。

不过,“铎”对于现代人或许生僻,但对于先民而言,却相当文雅(含有宣教育人之意,明清时期的县里“教谕”,常称作司铎)。在这种背景下,有的村庄在命名时就会采用它。

就笔者暂时所知,烟台市范围内就有三个名带“铎”字的村庄,其中莱阳两个,分别是铎山前(属照旺庄镇)和铎夼(属大夼镇);牟平一个,为铎疃(属观水镇)。

(莱阳铎山前村和铎夼村的位置示意)

按照字典中的解释,“铎”的本意是大铃。那么,这三个村庄的由来是否与此含义有关呢?

根据《莱阳市地名志》的记载,铎山前和铎夼均是因为附近各有一座铎山而得名。不过,铎山前的“铎山”是从近似读音演变雅化而来(铎山,山形前像马头,后像马尾,中高像马驮的驮子,取名驮山,后演变为铎山。)。铎夼的“铎山”未见记载,暂时也无法确定与“古代的铎”有关。

(▲莱阳铎山前村风光,当地山上的塔是一处景观)

详细查询《莱阳市地名志》可以发现,“铎山前”村附近的铎山虽系谐音演变,但该市还有另外一座铎山,确与“铎”有关。这座铎山在谭格庄镇大汪家村附近,因山形似“铎”,故名“铎山”。

(▲牟平铎疃村的位置示意)

牟平的铎疃,情况与谭格庄镇的铎山有些相似。关于该村的建村经过及名称由来,《牟平县地名志》记载道:“据传明嘉靖年间,王姓迁此建村,取名王家庄。后避重名,以村南山有一巨石似铃,名为神仙铎,更名铎疃。”按此说法,“铎疃”同样属于以铎字本意的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牟平观水镇的辖区,在明代和清代雍正朝之前,大部分都属于莱阳县青山乡的地界(海阳建县后,青山乡与原宁海州的乳山乡交换,前者遂成为宁海州的辖区)。换句话说,本文所提到的这三个带“铎”字的村庄,都与莱阳有渊源。明清时期,莱阳文脉昌盛,而喜用“铎”字这一点,也算是个间接的体现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