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飞机是指什么生肖(飞机打一最正确的生肖)

 人阅读 | 作者xiaosong | 时间:2023-08-29 09:46

十二生肖为什么会有虎,在古代虎有着怎样的象征

#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x02#头条带你乐享河北#\x02

十二生肖,

家喻户晓,

但这里面的名堂很大。

这个话题与中国动物有关,

与中国方术有关,

与古代文物有关。

2020年,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先生

编著的图书《十二生肖中国年》出版,

这本书中,

专门谈了十二生肖的来历、具体含义,

它与古代汉族地区生产生活的关系,

以及这十二种动物的背后

各自都有什么故事。

今年是壬寅虎年,

本期特摘录该书中的一篇:

虎年 说虎

十二生肖,以虎配寅,与兔相邻。[1]虎的辰位相当夏历正月,也是一年的开端。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孔家坡汉简《日书》同。[2]

▲商代伏鸟双尾铜卧虎

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三十六禽,以虎、豹、狸并列。狸是狸猫,也叫豹猫,身上有豹斑。豹猫属于野猫。野猫、家猫都抓耗子。三者皆猫科动物。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讲钟律配兽,其中有虎,[3]未见豹、狸。

十二生肖,有吃素的,有吃肉的,也有杂食者。虎是食肉动物,马、牛、羊和兔子是食草动物。

中国的食草动物,象为大。象在十二生肖之外。商代,黄河流域仍有象,但后来只剩南方还有,再后来,只剩云南还有。汉代,大象跟骆驼差不多,对中原人来说,已经成了异域风情。十二生肖没有象,很正常。

▲唐十二生肖俑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的食肉动物,虎为大。虎是顶级捕食者,高居食物链的顶端,早先到处都有。

近东艺术和欧洲艺术,鹰、狮、牛最重要。[4]我国艺术,龙、凤、虎最重要。[5]虎在中国艺术中,地位仅次于龙、凤。

猫科动物(Felidae)分三个亚科:豹亚科(Pantheriinae)、猎豹亚科(Acinonychinae)和猫亚科(Felinae)。

豹亚科包括狮、虎、豹和美洲豹(Panthera onca,英语叫Jaguar)。老虎和狮子关系比较近,豹和美洲豹关系比较近。青藏高原的雪豹也属豹亚科。

猎豹亚科包括非洲猎豹和亚洲猎豹,亚洲猎豹也叫印度猎豹,一般认为已经灭绝,据说野外又有发现。我们在影视中看到的猎豹都是非洲猎豹。这种动物,脚爪不能伸缩,类似犬科动物。犬科比猫科容易驯化。有人拿猎豹当狗养。

猫亚科包括野猫、猞猁、美洲狮(Puma concolor,英语叫Puma),一般比较小,但美洲狮比较大。家猫是从野猫驯化。野猫(Felis siverstris)分三种,一种是沙漠野猫,分布于中亚、西亚,一种是欧洲野猫,一种是非洲野猫。据说欧洲家猫是从非洲野猫驯化,来源是埃及、利比亚。亚洲家猫是从沙漠野猫驯化。

▲荒漠猫与其难得一见的淡蓝色虹膜

图片源自 猫盟CFCA

这三类动物,虎、豹、狮是大猫,资格最老;猎豹是中型,辈分浅一点;猫最小,辈分最浅。生物进化,其实都是进化与退化相随,先进与落后互换。古人云,譬如积薪,后来居上。猫是沾了人的光,后来居上。野生动物,只好当落后分子,等着濒危。

《礼记·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鼠也。”人对猫抓耗子,用的是一个“迎”字。他们热烈欢迎的猫是什么猫?有人说传自印度,有人说传自中亚,都是以沙漠野猫为源头。

郭郛说,“周代初年所迎的猫当是从甘肃、宁夏、陕西等地引入家中或庭院”,似乎亦主西来说,但他又说,“战国时期,各地群众又将本地所产的狸(Felis bengalensis)家化”,似乎也不排斥本土驯化说。[6]

▲宋人《狸奴图》册页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没有猎豹。

虎是典型的亚洲动物。

老虎的原产地是亚洲大陆,它分九个亚种:

1.西伯利亚虎(Siberian tiger, Panthera tigris ssp.altaica),中国叫东北虎,也叫乌苏里虎、阿穆尔虎、满洲虎、朝鲜虎,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体型最大,濒危。

▲东北虎

图片源自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

2.里海虎(Caspian tiger, Panthera tigris virgata),中国叫伊犁虎或新疆虎,也叫波斯虎、高加索虎、图兰虎,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中亚五国、阿富汗北部和伊朗北部,并沿呼罗珊大道,经里海南岸,向西播散,最远可达南高加索和土耳其东部。体型第三大,1981年灭绝。据研究,这种虎的基因与西伯利亚虎最近。

3.华南虎(South China tiger,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也叫厦门虎。这种老虎是中国独有的虎种,曾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以及陕西、陇东、豫西和晋南的个别地区,不断向江西、福建一带退缩。体型较小,现在在野外已经见不到,只剩动物园还有。

4.孟加拉虎(Bengal tiger, Panthera tigris tigris),分布在中国西藏的墨脱、孟加拉和印度东部,现存数量最多。体型第二大,濒危。

5.印度支那虎(Indochinese tiger, Panthera tigris ssp. corbetti),分布在中国西南和中南半岛(即印度支那),体型较小,濒危。

6.马来亚虎(Malayan tiger, Panthera tigris jacksoni),2004年才从印度支那虎中分出的新亚种,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和泰国。体型较小,极危。

7.苏门答腊虎(Sumatran tiger, Panthera tigris ssp.sumatrae),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体型较小,极危。

▲苏门答腊虎

8. 爪哇虎(Javan tiger,Panthera tigris sondaica),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体型较小,1988年灭绝。

9. 巴厘虎(Bali tiger,Panthera tigris balica),曾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体型最小,1937年灭绝。

这九个亚种,中国占了五个。中国东北有东北虎,中原和东南有华南虎,正南有印度支那虎,西北有伊犁虎,西南有孟加拉虎。老虎是典型的亚洲动物,中国是老虎分布区的中心。

小时候,我二叔在福建作事,他是南下干部,每次来北京,总是带着龙眼、荔枝,各种南方的水果。有一回,他带来一张虎皮,很漂亮。福建的老虎,当然是华南虎了。

二叔说,他买了一只整虎,很便宜,虎肉、虎骨,他留下了,福建太热,虎皮没用,带来送哥嫂。我妈特能干,居然会熟皮子(鞣皮)。她把熟好的皮子,剪掉四肢、尾巴,只留脑袋、身子,缝了两个圆片,补在两眼留下的窟窿上,做成一床褥子。这床褥子,他俩一直铺,等我结婚,送我当礼物。

▲李零《放虎归山》书影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我在《放虎归山》序中曾谈到华南虎。我说:

记得小时候,人们总是说华南虎多而东北虎少,所以我老是爱到动物园去看东北虎,对于华南虎不甚珍惜。但现在噩耗传来,情况却是:东北虎虽濒于灭绝,但尚未死光;相反,真正绝种(在野外绝种)的倒是华南虎。中国人多,而华南尤多,如水潦尘埃归焉,此虎之所以亡也。即此一端已足证明,“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乃是人类的颠倒黑白。

华南虎是怎么灭绝的,各地有各地的故事。

嘉靖十一年(1532年),有只老虎窜到山西运城的盐神庙,被当地官员命人打杀,有碑记其事,曰《盐池虎异记》,立于海光楼前,我见过。

▲盐池海光楼旧照

1940年,现藏于京都大

我在香港访学,听说香港也闹过老虎。“最后的老虎”有二。一只是“上水之虎”,1915年在上水咬死两名警察,被击毙于粉岭一带。一只是赤柱之虎,偷吃英军战俘营的猪,1942年被日军射杀,虎皮还在赤柱的天后宫。

香港的老虎,据说是从广东游水而来,就是逃到这么远,也难免一死

北京动物园有个狮虎山,小时候常去。侯宝林有个电影相声剧,叫《游园惊梦》,就是在那儿拍的。狮虎山把老虎、狮子关在一个地方,这是动物园,现实不可能。

▲《游园惊梦》(1956)海报

其实,老虎独行,喜欢山林,狮子群居,喜欢草原,属于不同的生态区。有狮子的地方一般没有老虎,有老虎的地方一般没有狮子,根本见不着面。

狮子的原产地是非洲。狮子从非洲北部沿地中海东岸北上,一度扩散到两河流域和土耳其西部,并从两河流域南部东传,扩散到伊朗南部和印度西部。

老虎的原产地是亚洲。里海虎是老虎从中国西北向亚洲西部扩散的唯一虎种。

印度,老虎在东边,狮子在西边。伊朗,老虎在北边,狮子在南边。这是狮子、老虎离得最近的地方。

欧亚大陆西段有狮无虎,东段有虎无狮。

▲伊拉克尼努尔塔神庙画像石上的翼狮

中国没有狮子,但汉以来不断从伊朗、阿富汗、中亚一带进口狮子。中国人是通过老虎来认识狮子。

中国流行狮子舞,喜欢用石狮守门,这都是从西方传入。插上翅膀的狮子,中国人叫天禄、辟邪。

1.虦(音zhàn)猫。虎的毛色,有些比较浅,近于灰白。如《尔雅·释兽》“虎窃毛谓之虦猫”,郭璞注:“窃,浅也。《诗》曰:‘有猫有虎。’”《说文解字·虎部》:“虎窃毛谓之虦苗(猫),从虎戋声。窃,浅也。”与《尔雅》同。什么叫“窃毛”?窃、浅二字古音相近,古人用为通假字。如古人把浅蓝叫窃蓝,浅黄叫窃黄,浅红叫窃丹。“窃毛”即浅色的毛。虦猫是浅色的虎。

2.白虎。古人以二十八宿的参宿为白虎,代表西方(《史记·天官书》)。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于南郡获白虎,献其皮、牙、爪,立白虎祠(《汉书·宣帝纪》和《郊祀志下》)。《尔雅·释兽》:“甝(音hàn),白虎。”《说文解字·虎部》从日不从甘,读若鼏。

3.黑虎。《尔雅·释兽》“虪(音shù),黑虎”。虎中确有白虎,但无黑虎。虪可能是黑豹。

▲(传)牧溪《虎图》

绢本设色,123.8 × 55.9 cm

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4.狮子。中国不产狮子,但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知道狮子。如《穆天子传》卷一:“柏夭曰:‘征鸟使翼,曰……乌鸢、鶤鸡飞八百里。名兽使足,〔曰……〕,狻猊〔日走五百里〕,野马走五百里,邛邛距虚走百里,麋〔走〕二十里。’”郭璞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出西域。汉顺帝时疏勒王来献犎牛及师子。《穆天子传》曰:‘狻猊日走五百里。’”狻麑即狻猊,两者都是翻译西域语言中的狮子。上博楚简《三德》:“【豸寽】貎飤(食)虎,天无不从。” 【豸寽】貎是狻猊的另一种叫法,估计是希腊语和罗马语的对应译名。

▲三彩狮子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古人描述,狮子像浅色毛的老虎。中国从西域进口的狮子分两种,黄狮子和白狮子。黄狮子即普通狮子,毛色为浅棕色,白狮子少见,黄狮子不如白狮子金贵(《南史·刘显传》)。

葛洪说,“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抱朴子·杂应》)。这话不光适合于人以外的动物,也适合于人。我看欧洲大力士比赛,又是搬巨石、翻轮胎,又是拉卡车、拉飞机,常常想起这话。

李希霍芬说,中国男人,长相有点女性化。这是对比于欧洲人。[7]有个泌尿科的老专家在电视上讲,前列腺癌,我国本来很少,这些年,发病率噌噌往上升,与饮食结构改变有很大关系。生活好了,肉、蛋、奶吃多了,胡子越长越长,头发越长越短,歇顶的人多了,这是征兆。我忽然明白了,唐三彩中的胡商和中国小说中的胡僧为什么长成那样。

▲三彩坦腹胡人俑

现藏于乾陵博物馆

动物,从产食经济讲,吃草比吃肉划算。马、牛、羊吃草,草很多,满地都是,不愁没吃喝,种群数量,自然庞大,就算老弱病残丧命虎狼之口,剩下的依旧很多。狮子,草原开阔,食草动物成群结队,它们是团伙捕猎,一块干,伙着吃,也还凑活。老虎独霸山林,吃独食,形单影只,独往独来,那是不得已。它们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都不够吃,只好把老婆孩子撇一边。要是低端动物跑没影了,它们就得饿死。

我曾这样形容老虎:

恶虎之恶在于饿,它们也有它们害怕的东西。它们比它们的猎食对象更难耐肠中寂寞,它们也比它们的猎食对象更没有食物保障。追击搏斗会耗尽其能量,空无斩获又意味着死亡。

它们常常孤独而恐惧,

小心翼翼地潜伏,蹑手蹑脚地跟踪,

忍耐,等待……

一切为了肚子。[8]

农业民族吃草,属于植物群落的一部分,骑马民族吃肉,属于动物群落的一部分。两者的关系有点像。

古代,即使农业社会,上层和下层也有类似划分。兽有猛兽,人有猛人。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肉吃。然而曹刿说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出土文物中的虎,材料很丰富,这里举几个典型例子。

1.商代虎纹石磬,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西周虎尊,传出陕西宝鸡斗鸡台,弗利尔美术馆藏。

3.西周虎形铜饰件,陕西扶风黄堆乡一号墓(M1:19)出土,陕西宝鸡周原博物馆藏。这类铜饰件多有发现(如绛县横水墓地所出)。最近宁县石家墓地也出土过春秋时期的类似饰件,据说是箭箙上的装饰。

4.春秋多戈戟,河南叶县旧县乡四号墓(许公宁墓)出土,饰龙、虎、鸟、蛇四兽,叶县县衙署博物館藏。

5.春秋虎形金饰件,湖北枣阳曹门湾曾国墓地1号墓出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6.春秋虎形金饰件,甘肃宁县石家墓地出土。承发掘者告,此器为箭箙上的饰件。庆阳博物馆有类似饰件,出土于宁县湘乐镇宇村。

7.春秋虎形玉珮,河南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院藏。

8.春秋虎形玉佩,河南淅川县下寺出土,河南省博物院藏。

9.战国虎形玉佩,湖北随县(今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10.战国虎食鹿器座,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院藏。

11.战国虎形金饰件,陕西宝鸡市魏家崖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12.战国秦国虎豕搏斗纹带扣,内蒙古准格尔旗西沟畔2号墓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13.霍去病墓石虎,霍去病墓在陕西兴平。

14.西汉虎形车节,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15.战国虎形银饰件,陕西神木大保当乡纳林高兔村出土,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

16.战国虎噬羊带扣,宁夏西吉新营乡出土,固原博物馆藏。

17.战国虎噬驴带扣,宁夏固原杨郎墓地出土,宁夏博物馆藏。

18.比较:虎纹木棺,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巴沙达尔(Bashadar)2号石冢出土,年代在公元前6世纪,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19.比较:伊朗—阿富汗系错银铜斧,年代在公元前2000年,不列颠博物馆藏。斧身浮雕:老虎扑山羊,野猪扑老虎,老虎扭头看野猪。

20.比较:萨珊虎纹卵形银碗,大都会博物馆藏。帕提亚和萨珊时期的金银器上多有这种虎纹。

上述虎纹,可分三型,A型状如叶尖反扭的柳叶,略呈S形;B型由双叶组合,一叶呈C形,一叶呈S形,合在一起,好像中间起尖的S形或F形;C型状如飞鸟或数字3。

A型纹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如上文所举春秋多戈戟,春秋虎形饰件、战国虎纹玉佩、虎食鹿器座、虎豕搏斗纹带扣都是这种纹饰。这种虎纹流行于整个汉代,例子不胜枚举。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藏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出土的鲜卑狩猎纹木棺上的老虎也用这种纹饰。

▲战国虎纹玉佩(局部)

B型纹流行于两周时期,如上述西周虎尊、西周虎形饰件、春秋虎纹玉佩、战国虎形金饰件都属于这种纹饰。但秦汉时期,B型纹不再流行,只有A型纹继续流行。

▲战国虎形金饰件(局部)

C型纹流行于商代、西周,不一定是专门用于虎,但春秋时期确有这种虎纹,如宁县石家和宇村所出虎形饰件就是采用这种纹饰。

▲宁县石家虎形饰件(局部)

过去我曾认为,B型纹早于A型纹,A型纹是B型纹的拆分,现在看来不一定对。第一,商代虎纹石磬的虎纹似可视为钩连单叶纹。第二,A型纹与B型纹有共存关系。

有趣的是,容庚《金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076—1077页:194有图形化的六个虎字,都是属于西周铜器,前四例子是A型纹与B型纹共存于同一虎身,后两个例子是C型纹,正好是这三种纹饰。

▲《金文编》内页书影

北方系青铜器,虎纹有多种,既有上述A型纹,如西吉新营乡所出,也有平行折角纹和平行波浪纹等。如纳林高兔出土的虎形银饰件就是采用平行波浪纹。而杨郎墓地所出更为特殊。这种虎纹也见于巴泽雷克木棺,可资比较。

另外,有趣的是,上述A型虎纹也见于不列颠博物馆藏伊朗系器物伊朗—阿富汗系错银铜斧,年代断在公元前2000年,帕提亚时期和萨珊时期也有这类虎纹。

《十二生肖中国年》

歇后语大全 按字母分类(G),快点为孩子存起来吧

G

旮旯(gala)里藏毒蛇——不露头

胳肢窝里夹耗子——冒充打猎人

嘎小子买烧鸡——闹了个大窝脖

盖房请来箍桶匠——找错了人

盖了九床被子做美梦——想不透

盖了三年的破被——老套子

干草点灯——十有九空

干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

干旱的庄稼——熟得早

干河沟的鱼——跑不了

干河滩里霜牡丹——好景不长

干萝卜缨熬汤——乏味;淡而无味

干泥巴做元宵——搓不圆

干手粘芝麻——不上手

干塘里的鲤鱼——没有几天蹦头;蹦达不了几天

干塘里的泥鳅——滑不到哪里去

干塘抓野鱼——人人有份

干鱼肚里寻胆——少见;少有

肝脏的兄弟——窝囊废(肺)

甘蔗拔节——一节也不通

甘蔗当烟囱——不通气

甘蔗林里种香瓜——从头甜到脚

甘蔗皮编席子——甜蜜(密)

甘蔗支危房——不顶用;不顶事

赶场带相(xiang)亲——一举两得

赶场走进死胡同——行不通;走不通

赶鸡下河——硬往死里逼

赶脚的不问道——路子对头

赶脚的骑驴——只图眼前快活

赶龙王下海——巴不得

赶马车的打响鞭——虚张声势

赶马车人的草料袋——草包

赶庙会失孩子——活丢人

赶牛进鸡舍——门路不对

赶中下崖——硬往死里逼

赶鸭子上坡——各顾各(咯咕咯)

赶鸭子上树——办不到;没法办

赶着绵羊上火焰山——硬往死里逼

赶着牛车拉大粪——送死(屎)

赶着王母娘娘叫大姑——想沾点仙气

橄榄屁股——坐不稳;坐不住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擀面杖打飞机——高不可攀

擀面杖分长短——大小各有用场

擀面杖灌米汤——滴水不进

擀面杖升云天——诽谤(飞棒)

擀面杖钻石关——纹丝不动

干活打瞌睡——迷迷糊糊

刚备鞍的马驹——挨鞭子的日子到了

刚扯帆就遇顶头风——出师不利

刚出壳的小鸡——翅膀不硬

刚出炉的纯钢——宁折不弯

刚出炉的铁——心底纯正

刚出山的太阳——红光满面

刚出生的娃娃——没见过世面

刚出水的虾子——活蹦乱跳

刚出土的黄连——苦苗苗

刚逮住的鲤鱼——乱蹦乱跳

刚揭盖的蒸笼——热气腾腾

刚结婚的黄花女——羞羞答答

刚进庙的和尚念佛经——现学现唱

刚落地的雨水——浑浊不清

刚买来的马——难合群;不合群

刚上蒸笼的馒头——面生

刚摘的黄瓜——一时鲜

钢板上钉钉——硬过硬

钢刀落肚——割心肠

钢丝穿豆腐——没法提;提不得;别提了

钢丝绳穿针——难通过;通不过

钢针屁股上的眼——只认衣衫不认人

钢珠落玉盘——当当响;响当当

缸里点灯——照里不照外

缸中倒豆——不藏不掖

高个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高飞的鸟儿遇老鹰——凶多吉少

高级合金钢——过得硬;够硬

高举拳头轻轻放——手下留情

高粱地里打阳伞——难顶难撑

高粱地里种玉米——秋后见高低

高梁秆儿拴骡子——拉倒

高梁秆做梯子——上不去

高粱秆推磨子——玩不转

高粱秆挑水——担当不起

高梁秆做鞭杆——经不起摔打

高梁秆做磨棍——有劲使不上

高粱秆做眼镜——空架子

高粱撒在麦子地——杂种

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高山顶上搭台子——高高在上

高山顶上放风筝——起点高

高山砌屋——图风流

高山上的青松——根子硬;四季常青

高山上的雪莲——一尘不染

高山头种辣椒——红到顶了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长

高射炮打坦克——水平太低

高射炮的眼睛——向上看

高速公路——通行无阻;畅通无阻

高兴得四脚爬地——得意忘形

稿子写到边——不够格

疙瘩饼子送闺女——实心实意

胳膊弯里打凉扇——两袖清风

胳膊窝里夹皮球——气胀人

胳膊肘——朝里弯;往里拐

胳膊肘里灌醋——酸溜溜的

搁浅的船——进退两难

哥俩并坐——亲密无间

歌俩上京城——同奔前程

哥俩坐班房——难兄难弟

戈壁滩上的黄沙——无穷无尽

戈壁滩上的石头——明摆着

戈壁滩上找泉水——难极了

鸽子光拣高门楼飞——忘本

割韭菜,剥黄麻——一码是一码

割韭菜不用镰刀——胡扯

割麦刮大风——一团糟

割下鼻子换面吃——不要脸

隔壁美妇人——爱不得

隔长江抛媚眼——无人理会

隔沟看见鸭吃谷——干瞪眼;白瞪眼

隔黄河送秋波——没人领情;不领情

隔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隔年的春联——没用处;无用;没得用

隔年的臭虫——瘪了

隔年的黄豆——不进油盐;油盐不进

隔年的鸡子儿——坏蛋

隔墙点灯——谁也不沾谁的光

隔墙果子分外甜——人家的好

隔墙扔簸箕——反复不定

隔墙扔五脏——死心踏地

隔日的传票——盯(钉)上了

隔山打鸟——见者有份

隔山攻道——各有其法

隔山买牛——两不见面

隔外套搔痒——不过瘪

隔夜的馊饭——要不得

隔夜的鱼眼——红得发紫

隔着玻璃窗亲嘴——里应外合

隔着玻璃看戏——一眼看穿

隔着河摆手——承情不过

隔着井跳河——舍近求远

隔着山头吹喇叭——对不上号

隔着山头拉手——差得远;差远了

各米下各锅——哪个怕哪个

虼蚤的脾气——一碰就跳

给刺儿头理发——难题(剃)

给老虎医病——提心吊胆

线聋子吹笛——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给神主剃头——羞(修)先人

给下山虎开路——头号帮凶

跟和尚借梳子——强人所难

跟着猴子会钻圈——学坏了

跟着老爷喝酒——沾光

跟着巫师做神汉——学坏了

跟着英雄学好样——跟着啥人学啥人

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更夫打瞌睡——白吃干饭

工地上打夯(hang〕——靠猛劲

公共厕所里响地雷——激起公愤(粪)

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公鸡飞上屋脊——到顶了;唱高调

公鸡下蛋猫咬狗——不可思议

公鸡钻篱笆——进退两难

公鸡钻灶——官燎(冠燎)

公孙并坐——大小不分

公羊不羔——没指望

公要馄饨婆要面——众口难调

公子娶小姐——两相配

狗背上贴膏药——两不沾(粘);毛病

狗吃芥未(调味品,味辣〕——干瞪眼;白瞪眼

狗吃麻花——干脆;干干脆脆

狗吃青草——装佯(羊)

狗打哈哈——一张臭嘴

狗戴箩筐——藏头露尾

狗逗鸭子——呱呱叫

狗喝凉水——耍舌头

狗黑子跑到戏台上——当面出丑

狗见了主人——摇头摆尾

狗啃麦根——装佯(羊)

狗啃石狮子——不可思议

狗啃象——不自量

狗脸上长毛——翻脸不认人

狗撵(nian追赶〕耗子——多管闲事

狗撵鸭子——呱呱叫

狗怕棍子牛怕鞭——一物降一物

狗皮帽子——没反正

狗皮袜头儿——没大没小

狗屁股塞黄豆——一窍不通

狗上锅台——不识抬举

狗撒皮袄——乱扯;胡扯

狗舔空沙罐——乏味;淡而无味

狗舔猫鼻子——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狗舔磨台——空转一圈;瞎转悠

狗舔油——一扫光

狗偷热油粑——又爱又怕

狗头摆在餐桌上——不相称

狗头军师——出不了好主意;尽出鬼点子

狗头上插花——配不上;不配

狗头长角——出洋(羊)相

狗腿子进村——四邻不安

狗尾巴上的露水——一甩就脱

狗熊戴礼帽——装大人物

狗熊见了刺谓——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狗熊拉磨子——不听招呼

狗熊爬树——上劲;天下奇闻;无奇不有

狗熊请客——没人上门

狗熊耍门棍——人熊家伙笨

狗熊吸烟——少见多怪

狗熊捉麻雀——瞎扑打

狗咬包子——露馅

狗咬秤砣——好硬的嘴;嘴硬

狗咬锻磨的——找着挨锤;找锤

狗咬赶猪的——挨鞭子的货

狗咬耗子——假积极;多管闲事

狗咬吉普车——少见多怪

狗咬老鹰——差得远;差远了

狗咬雷公——惹天祸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狗咬门板——吃不开

狗咬屁股——肯定(啃腚)

狗咬旗杆——不知高低

狗咬日头——狂妄(汪)

狗咬瓦片——满嘴词(瓷)

狗咬尾巴——团团转

狗咬粽子——解不开;不解

狗长犄角——装佯(羊)

狗走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难移

狗嘴巴上贴对联——没门;无门

狗嘴里的骨头——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狗嘴里丢骨头——投其所好

姑娘爱花,小子爱炮——各有所好;各人所好

姑娘的线蛋子——有头绪

姑娘绣荷包——专心致志

孤独的羔羊——无娘的崽

孤儿院下棋——穷快活;穷作乐

孤军误入口袋阵——好进难出

孤老头子光棍儿子——相依为命

孤子遇亲人——喜出望外

箍桶匠的本领——成人方圆

箍桶匠修撮箕——分外事

骨头埂在喉咙里——吞不下,吐不出

骨头里熬油——难得;得之不易

古董店里的老板——眼里识货

古董贩子——眼里识货

古坟里起烟——鬼火直冒

古庙里的旗杆——独一无二;老光棍

古曲演奏——老调重弹

牯牛拼命——勾心斗角

牯牛身上拔根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觉得

牯牛陷在泥潭里——进退两难

鼓肚蛤馍钻喇叭——忍气吞声、

鼓上安电扇——吹牛皮

谷糠擦屁股一不利索

谷糠搓绳——搭不上手;难合股

谷糠蒸窝头——捏不拢;难捏合

谷子地里长高梁——冒尖;出人头地

谷子地里长玉英(玉米)——突出

故宫里插杨柳——树(竖)不起来

顾上烧火,顾不得翻锅——手忙脚乱

刮大风穿绸衫——抖起来了

刮风扫地——假积极;多余

刮风扫地,下雨泼街——假积极

瓜地里选瓜——越看眼越花

瓜熟蒂落——时机成熟

瓜藤绕到豆棚上——纠缠不清

瓜子敬客——一点心

瓜子去了皮——心上人(仁)

寡妇打孩子——舍不得

寡妇进当铺——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寡妇卖孩子——最后一着

寡妇上坟——哭天抹泪

挂着腊肉吃斋——难熬

挂着蚊帐点蚊香——多余

拐杖吹火——一窍不通

拐子追马——望尘莫及

官仓里的大老鼠——肥吃肥喝

官老爷的衙门——难进

宫老爷上朝——按部就班

官老爷下轿——不(步)行

棺材板上画花——讨好鬼

棺材当马槽——用材不当

棺材老板咬牙——恨人不死

棺材里打粉——死风流

棺材里打锣——吵死人;闹鬼

棺材里的臭虫——咬死人

棺材里抹狗屎——死臭

棺材里撒灰——欺侮死人

棺材里讨帐——逼死人

棺材里抓痒——不知死活;死活不知

棺材铺里打牙祭——要死人

棺材铺偷工减料——坑死人

棺材上画美女——逗死人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死不要脸

冠军和亚军——数一数二

关灯打婆娘——暗里使劲;使暗劲

关东大侠——气概非凡

关公脖子挂葫芦——脸红脖子粗

关公打喷嚏——自我吹嘘(须)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公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挨不上

关公在曹营——心不在焉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着;死到临头;殆在眼前;

吃亏全在大意;未日来临

关进笼里的狗熊——团团转

关进笼子里的猴子——抓耳挠腮

关老爷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老爷赴宴——单刀直入

关了闸的喇叭——一声不响

关门踩高跷——自看自高

关门炒辣椒——够呛

关门唱山歌——自我欣赏

关门打狗——没跑;跑不了;走投无路

关门打叫花子——拿穷人开心

关门打锣——名(鸣)声在外

关门打拳——里手

关门打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过日子——自家知底细

关门骂皇帝——家里横;不起作用

关门摸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养虎——后患无穷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观景上泰山——回头见高低

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

观音的肚腹——慈善心肠

观音菩萨打喷嚏——好神气

观音菩萨下毒手——面善心不善

观音菩萨下崽——天晓得;天知道

观音菩萨坐莲台——高高在上

观音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管水员开闸门——放任自流;任其自流

罐头食品——吃得开

罐子里掏虾米——抓瞎(虾)

罐子里栽花——活不久;活不长

罐子里煮牛头——不深入;深不下去

光膀子找机枪——赤膊上阵

光膀子玩刀山——早晚有他的好看

光棍儿搬家——省事

光棍儿过日子——孤单得很

光棍儿种地——自食其力

光脚丫穿拖鞋——没法提;提不得;提不起来;别提了

光脚丫进冰窖——凉到底了

光脚丫走进蒺藜窝——进退两难

光脑壳上落苍蝇——明摆着

光屁股赶贼——胆大不害臊

光屁股上吊——羞死人;死不要脸

光屁股上战场——胆大不害臊

光屁股推磨——转圈丢人

光起风不下雨——干吹

光身子骑老虎——胆大不害臊

光说不练——嘴巴子戏

光头上拍巴掌——正大(打)光明

光有鼓槌子——打不响

广东人说北京话——南腔北调

鬼门关止步——出生入死

鬼子兵弄刀枪——杀气腾腾

鬼子扫荡大拉网——十室九空

贵妃娘娘叹气——不顺心

刽子手的本领——杀人的勾当

刽子手红了脸——凶相毕露

刽子手咧嘴——笑里藏刀

桂林三花酒——好冲

跪着养猪——看在钱份上

滚石下山——一砸到底

滚水锅煮娃娃——熟人

液水锅煮寿星——老熟人

滚水开锅——热气腾腾

滚水泡米花——开心

滚水泼蚂蚁——一窝都是死

滚油锅里捡金子——难下手;下不了手;无法下手

滚油锅里撒盐巴——炸了;炸起来了

滚油锅里炸油条——翻来覆去

锅边上的小米——熬出来的

锅底上戳窟窿——捅漏子

锅盖做风箱——受了热气受冷气

锅里的螃蟹——横行不了几时

锅炉房里的灯笼——气昏了

锅台上种瓜——难发芽

锅嫌水壶黑——不知自丑

锅中煮粥——同归糜烂

国际商船——外行(航)

裹脚布放风筝——臭名远扬

裹脚头子放风筝——又臭又长;上下不分

裹着脑袋上吊——撕(死)不开脸面

过冬的咸菜缸——泡着吧

过冬的田螺遇春水——扬眉吐气

过端午的龙头——光耍嘴

过河抽板——没良心

过河的牛尾巴——拽不动

过河的卒子——横竖都行;只进不退;没退路

过河洗脚——一举两得

过河拽胡子——谦虚(牵须)

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过了劲的发面——软瘫了;软作一堆

过了筛子的黄豆——没大没小

过路客喂马——做事不当事

过路人吊丧——死人肚里明白

过滤了的空气——新鲜

过年的猪——活不久;活不长

过年吃豆渣——穷极了

过年敲锅盖——穷得叮当响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过期的车票——失效了

过五关斩六将——气概非凡

盖了三年的破被——老套子

干池塘里的青蛙——盼下雨

干地拾鱼——白拣

干辣椒——串起来了

干墨鱼摆阵仗——弥天大谎

甘露寺里的刘备——安然无恙

甘蔗地里长草——荒唐(糖)

赶车的过泥墉塘——轱辘进去了

赶狗入死巷——反咬一口

赶牛下崖——往死路上逼

赶场做买卖——随行就市

赶车不拿鞭子——拍马屁

缸里盛酒——不在乎(壶)

刚飞的鸟儿——不知高低

刚坐扭的黄瓜——苦极了

高个子跌跤——差(叉)得远

高粱地里栽葱一矮一截子

高粱秆上结茄子——不可思议

高粱秆做眼镜——空架子

高山上滚石头——永不回头

高音喇叭掉井里——哇啦不上来了

割韭菜用镰刀——胡扯

割了猫尾巴拌猫食——自己吃自己

割麦不用镰刀——连根拔

隔肚皮估仔女——难猜

隔年的馒头——早发了

隔墙扔盒子——非(飞)礼

隔墙扔孩子——丢人

隔墙看花——伸不得手

隔山放羊——一辈子不见畜牲面

隔宿猪头——冷脸

隔着窗户咬耳朵——偏听偏言

隔着门缝看吕洞宾——小看贤(仙)人

隔着筛子看人——把人看零散了

给白人戴黑帽人——诬赖好人

跟狗交朋友——离了吃喝不行

跟着秃子走路——沾光

耕地里甩鞭子——吹(催)牛

公共汽车过站头——一靠就走

公鸡头上插鹅毛——一语(羽)双关(冠)

公牛打架——有闯(撞)劲

公子重耳拾破烂——饱不充饥

狗吃王八——找不到头

狗扯羊肠——越扯越长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狗吠月亮——少见多怪

狗啃骨头——津津有味

狗撵耗子——多管闲事

狗挑门帘——露一鼻子

狗头上戴眼镜——装人样

狗吞辣椒——够呛

狗吐舌头——热得很

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

狗熊弹琴——没音

狗熊爬树——上劲

狗眼看人——咬穷不咬官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狗咬回头食——反扑

古坟里的字画——该表(裱)了

古篆碑额——难理会

谷子里的石头——甩了

瓜地里挑瓜——挑得眼花

瓜子虽小——是人(仁)心

寡妇选郎——随心所欲

挂起犁杖当钟敲——穷得丁当响

挂着羊头卖狗肉——言行不一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你不扑空

关公面前要大刀——不自量

关门打狗——死挨揍

关门挤鼻子——碰了个巧茬

关门挤了鼻子——碰了个巧茬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

关着门炒辣椒——够呛

关住门打财神——穷极了

官老爷出告示——百姓该死

棺材头放炮竹——吓死人

观音菩萨的五脏一—一肚子泥

观音菩萨年年十八——妙龄(庙灵)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罐子里捣蒜——一锤子买卖

光刮风不下雨——干吹

光棍儿分田——单干

光棍对光棍——二杆子

光脚丫进冰窑——凉到底

光头跑进和尚庙——充数

光叫的猫——捉不住老鼠

贵妃娘娘叹气——不顺心

滚石下山———砸到底

滚水泡茶——又浓又香

锅耙做灯影子——焦人

锅盖穿洞——出了气

锅里的鸡——难飞

锅里的鱼——别想跳了

锅台上的油渣——练(炼)出来的

锅子里炒石头——不进油盐

锅中煮粥——同归糜(米)

过了河丢拐棍——忘本

过河拆桥——不留后路

北京圆明园“大水法”的神作,十二生肖兽首流落何处?

我国古代科技水平发达,能工巧匠辈出,造就了一些精巧之作。

其中一些器物既具观赏性,又有实用性,堪称瑰宝。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算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一。

一百多年来,围绕十二兽首,国际大范围的搜寻、抢救活动不断,规模宏大,跌宕坎坷。

同时,围绕它的真正价值之争,也不绝于耳。

圆明园“大水法”蔚为奇观

乾隆年间,对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扩建改善。其中于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建造了"海晏堂"。

"海晏"取自"河清海晏",寓意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这个工程由清朝宫廷的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清宫匠师制作。

海晏堂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台阶下为一个大型喷水池。

郎世宁最初计划设置西方喷泉中常用的人体雕塑,但乾隆皇帝认为有悖于中国的伦理道德。

于是郎世宁就根据中国的民俗文化,采用十二生肖的坐像。

它们为兽首人身,坐于高台上。身躯采用石雕,穿着袍服;头部选用铸铜,为动物写实。

然而,它们不仅仅是摆设,还有实用性。

十二生肖铜像象征一个昼夜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合今天的两小时。

它们在喷水池左右按规律呈扇形排列,铜像中空连接喷水管。

每到一个时辰,代表该时辰的兽首口中就会按时自动喷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

到正午时分恰好轮到马首喷水时,其余十一个兽首口中则会一齐涌射喷泉。这可正所谓“唯马首是瞻”。

这一组喷泉显示了“大水法”的奇观,也是设计精巧的时钟,因而当时被称为"水力钟"。

十二生肖铜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西融合的建筑艺术。

它们与其它建筑景观一起,成就了圆明园的“万园之园”之美誉,也成为彰显隆盛国力的一个窗口。

十二生肖铜像流散世间,而身价一路暴涨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随着清朝的衰弱,早就对中华大地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乘虚而入。

圆明园十二兽首落成一百年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久负盛名的圆明园,抢掠一空,随后付之一炬。

于是,和圆明园的其它宝物一样,十二生肖铜像也流落海外。

在战乱、动荡的岁月里,它们湮没于滚滚烟尘中,逐渐被世人遗忘,只在史册中留下了泛黄的名字。

一百多年后的1985年,一位美国古董商的无意中发现,使得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开始重新进入世人的视野。

当时,十二生肖铜像中的牛首、虎首、马首铜像,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民宅作为花园的装饰。

可怜昔日尊贵的皇家园林之物,静躺于民间花园里。

这位古董商出于职业的敏感,独具慧眼,以每尊15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三尊兽首。

随后的1987年至1989年间,这三尊兽首与猴首铜像,相继出现在纽约、伦敦的拍卖会上。当时最高成交价是马首,为25万美元。

在此期间,中国台湾企业家蔡辰男,曾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牛首、虎首、马首、猴首。随后,将它们卖出。

另外的猪首,于1987年在纽约拍卖,被美国一家博物馆购走。

2000年4月和5月,在香港佳士得和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牛首、猴首和虎首铜像先后现身。

此举激起了中国人的义愤。

如果成功拍卖,那么中国的文物则很可能会继续流失海外。

可是这种拍卖是合法的商业行为,不可能强行要回。

于是,中国的保利集团公司毅然参加拍卖,最终以774.5万元港币拍得牛首、818.5万元港币竞得猴首,以1544.475万港币拍得虎首。

三个生肖铜像得以回归故土。

从而,也正式掀起了中国人找回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的热潮,也激发了抢救流失海外的中华文物的专项活动。

之后,猪首被一名美国人收藏的消息传出。

经过多次商谈,最后他同意将猪首转让,当然不是无条件的。

于是,港澳企业家何鸿燊先生挺身而出,出资数百万元将猪首收购。

另外的生肖铜像,则继续现身于拍卖会。

2007年9月,苏富比拍卖公司发布消息称,将以"八国联军-圆明园遗物"专拍之名拍卖马首铜像。

消息传出,社会哗然。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率先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公开拍卖马首铜像",并提出应以公益方式实现马首回归。

然而,已经如火如荼的"八国联军--圆明园遗物"拍卖活动属于国际商业行为,不可能轻易改变商业规则转变为公益行为。

中国文物继续流失海外的风险再次出现。

这时,何鸿燊先生再次站出来,以6910万元港币购得马首。

于是,猪首、马首铜像得以回归祖国。

2008年7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将举办"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其中包括圆明园流失的文物鼠首、兔首。

这一消息传到中国国内后,引起强烈反响。

2009年2月26日,拍卖会在法国巴黎大皇宫如期举行。

鼠首以900万欧元价格起拍。现场无一人举牌,只有三位买家通过电话竞相出价。经过一番竞价,最后以1400万欧元落槌成交。

兔首则以1000万欧元价格起拍,买家也是通过电话竞拍,最后也以1400万欧元成交。

这两尊兽首的买家,是中国厦门心和艺术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铭超。他也是“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的收藏顾问。

但是事后,他表示不会付款。于是这次鼠首和兔首流拍。

这两尊兽首后来被法国的弗朗索瓦•皮诺家族买下。

2013年4月,弗朗索瓦•皮诺家族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这两尊兽首。

6月,这两尊兽首正式被捐赠给中国。

一百多年来,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颠沛流离,多次转手、拍卖、捐赠、收藏。

至此,在国家文物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历经波折,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马首、猴首、猪首这七尊铜像,相继回归祖国。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究竟有什么价值

对于文物而言,历史越久远,越具有价值。

而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也才有二百余年历史。

而且,它的市场价格以及我国为之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远高于其它一些文物。

因而,对于它们的价值,一直存在有争议。

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它的价值主要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工艺科技及艺术价值。

圆明园兽首铜像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由清宫匠师精工制作,以精炼红铜为材,色彩深沉厚重,以分铸法、失蜡法和铆接工艺等技法制作成型。

例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马首铜像的分析检测表明,它的材质为含微量铅锌的红铜,内蕴精光,因而历经两百多年风雨而未锈蚀。

它使用精密铸造的方法--“失蜡法”一次铸造而成。现代很多精细铸件如飞机发动机叶片等也使用此法来成型。

铸工雕刻精细,栩栩如生,褶皱和绒毛等分毫毕现。纹饰手法千变万化,说明工艺精湛,显示出器物的高等级。

它展现出了极高的工艺水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在一些专家看来,兽首铜像的回归,为我国灿烂的传统失蜡铸造工艺复原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掘。

还有人认为,兽首铜像是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结晶,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有的专家则认为兽首铜像本身的价值并不高。

例如原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曾公开表示:

十二生肖兽首作为庞大的圆明园建筑无数构件之一,工艺并不特别,就是喷水龙头而已,本身价值并不重大。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也认为,圆明园兽首离开了建筑,价值就大为降低。

其二,商业价值。

圆明园兽首铜像自从重新现世之后,市场行情一路走高,拍卖价格不断飞涨。

1985年,一尊兽首为1500美元。到了2009年的拍卖会,兔首和鼠首均被炒到了1400万欧元。

这个飞涨速度堪称奇迹,匪夷所思。

若从纯粹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角度看,兽首铜像不象一幅古代名画或者一尊器物具有完整的价值。兽首铜像后面的市场价格也远远超出了本身价值。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曾于2013年4月发微博认为:

十二生肖兽首被称为“国宝”欠妥,何况它们是外国人做的水龙头。对它们的艺术价值,更要有正确的认识。

可见,圆明园兽首铜像的拍卖,就是一种商业炒作,并不反映它们真正的价值。

其三,历史文化价值。

既然专家认为十二生肖兽首只是喷水龙头而已,而且其市场价格属于商业炒作,那么为什么它们还备受追捧呢?

主要原因,则在于它们蕴含着民族感情。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之后,几成废墟。后人对着残迹,感叹神伤。

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追忆、自豪、反思等复杂感情。

北京老字号文物复制机构汲古阁耗费心血,以陶瓷复制兽首,并在琉璃厂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倾情投入,用熔铜艺术创作了圆明园兽首雕塑,并在国内外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展出;中国集邮总公司正式发行了“国宝之魂--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系列邮品;台北故宫南院开馆试运营时,艺人成龙捐赠了复刻版十二生肖兽首。

当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先后重现人世时,做为蕴含着海内外中华儿女深厚爱国情怀的载体,就自然牵动人心。

国家文物部门和媒体,屡次在获知兽首即将拍卖之时,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良好意愿。

对于高价渔利的行为,国人强烈愤慨、谴责,国际舆论也广泛关注。

但是往往难以有效阻止这种纯粹的商业行为,顶多是使其被迫搁置拍卖计划。

而且,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在历史上独具特色,每个兽首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是其它文物难以替代的。

它们就象一组邮票,整体的价值远远大于个体。只有搜集齐12个兽首,才算拥有了完整的历史文化价值。

于是,这些因素也无形中提升了它们的潜在价值和无限的市场价格空间。

因而,一方面,是国人对它们高度关注,社会舆论高呼它们回归;而另一方面,则助长了商人利用民族感情,进行居奇牟利的行为。

结果,这些文物在收藏者和拍卖行之间不停地辗转,市场价格一路上涨。

这也导致它们回归中国之路,面临重重障碍。

当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为此呼吁国人警惕:有人利用我们的民族感情,进行恶意商业炒作。

例如著名文物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表示,铜像仅仅是建筑构件,如果不跟圆明园联系起来,如果不跟英法联军侵略联系起来,价值就不可能是很高的。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曾公开发表看法:

对于流失文物,应该客观地认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不是过于政治化的解读文物追讨问题。对于文物的追讨,重要的是要回归理性,回归国际法则。

这些,也为圆明园兽首回归祖国营造了一定的舆论促进作用。

从而,有了以何鸿燊为代表的企业家,以高度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慨然出资抢救流失文物;也有了法国弗朗索瓦•皮诺家族购买后,向中国无偿捐赠的国际友好行为。

每一尊兽首的回家之路,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民族大义和辛苦付出。

牛首、虎首、猴首铜像,由保利集团竞拍购得,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鼠首、兔首铜像,由弗朗索瓦•皮诺家族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捐赠,圆明园管理处收藏;猪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捐赠,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

我们应该庆幸,它们没有象一些文物那样毁于天灾、战乱人祸。

而龙首铜像,业界传闻被中国台湾的私人收藏,只是一直没有公开现身。

其余的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则自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之后,一直杳无音信,下落不明。

如何看待流失海外的文物

综上所述,对于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而言:

从实用角度来说,它们本质上是建筑构件之一,是一组喷水龙头;从工艺技术和艺术角度来说,它们是我国古代工艺和文化艺术的结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严格地说算不上稀世珍宝;从商业价值角度来说,它们被借机炒作,以致于市场价格远大于自身价值;从历史文化价值角度来讲,它们是中华文化遗产,是我国众多的流失文物的缩影,是中国近代耻辱历史的见证物,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这也是它们最大的价值。

据业界统计资料表明,“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因战争、抢掠、盗凿等,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多达百万件。

在国外所有知名博物馆中,中国藏品共计有160余万件,加上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流散在海外的中国文物总数在1700万件以上。

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中国本土博物馆和民间的总收藏量。

2019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选取了25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回归案例。

这些案例,展现了我国努力搜求海外遗珍,综合运用外交协调、刑事侦查、协商谈判、捐赠等多种方式,促成它们返还祖国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它们离散漂泊、历经跌宕的回归之路,也折射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兴衰沧桑历史。

这也在启示我们: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

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祖国,彰显了文物记载历史和传承文明的价值,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伟大见证。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文物遗失于历史烟尘中,一直未现影踪,或者流失海外。这是一大遗憾。

这个现实,也在时刻警醒国人:民族和国家富强之路、文明传承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世代薪火相传,不懈努力!

#赌王何鸿燊逝世#

@圆明园遗址公园 @国家博物馆 @保利艺术博物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