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施工任务之一,通常包括基础砼浇筑、结构砼浇筑以及二次结构及零星构件砼浇筑。混凝土浇筑施工一般包含了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以及质量缺陷修补等主要工作内容。
当前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受施工工艺的限制,砼施工通常必须连续浇筑,因此很多时候不得不进行夜间施工以求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工作量大、施工时间短、施工环境复杂等因素造成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往往存在诸多质量缺陷。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综合性很强的施工管理工作之一,涉及材料供应、现场管理、人员组织、技术指标控制等一系列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的相关工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增加施工成本。成本浪费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损耗超标,而另一方面质量缺陷又导致大量的修补人工费。
质量缺陷较多、成本浪费大是当前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问题及成因如下表:
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成本问题的成因
改进措施
根据上表中问题成因,把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细化,明确时间、明确分工、明确具体做法,在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成本控制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共分为12步,具体如下:
1、制定混凝土浇筑方案:
至少提前1天确定浇筑方案,落实相关工作的责任人并对所有参与人进行交底。浇筑方案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指导文件、操作细则,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至少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一是浇筑部位及混凝土需求量,还要明确混凝土配合比及对应的工程量。
二是浇筑计划起止时间,单位时间浇筑效率,节点工作完成时间等。
三是浇筑工艺。包含浇筑顺序及布料方式、振捣器具和振捣方法、施工缝的留设、不同标号混凝土之间的隔离措施、浇筑过程中的标高控制方法、整平收面方法、覆盖养护方式等。
四是任务及分工。根据质量和成本管理的需要,施工管理工作内容具体详下表:
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内容
上表中的工作必须要有人负责管理和落实,至于安排哪个岗位或多少人,由项目经理或生产经理在混凝土浇筑方案中确定。
2、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
浇筑前1天由材料管理人与供货商确定发料情况,做好材料准备。总负责人安排落实现场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完成:
钢筋整改:对梁柱节点超过标高的钢筋、钢筋过密处进行复位;对于梁板底筋垫块进行整改,间距不得大于1m*1m;对板负筋马凳进行整改,塌陷钢筋复位等。
模板整改:模板板面清洁润湿;板模板接缝全数粘贴胶带;柱脚防漏浆措施;不同标号隔离措施;吊模加固措施;内撑全面复查等。
工人、设备操作人员就位,场地和交通畅通,水电线路、照明器具准备就位。
3、发料通知:
浇筑前由材料管理人再次核实浇筑标号和工程量,通知搅拌站发料。明确材料到场时间,现场做好施工准备。
放料
4、进场验收:
混凝土到场后每车必须验收、过磅。在材料管理人、供货方和质检员验收签署验收意见后方可使用混凝土。验收内容包括:配合比(送货单)、塌落度(现场实测)、和易性(目测)、重量(过磅)。应在供销合同中明确混凝土的容重便于换算体积,通常容重为2.3-2.5t/m3。
5、放料:
专人在泵车处放料,在每车浇筑完毕后清理干净落地灰,不得有任何遗留。在本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清理泵管,不得有遗留。
6、罐车出场:
每车出场必须过磅,磅单双方签字认可。进出场过磅重量才能作为送货量的结算依据,这一点必须在供销合同中明确。
7、浇筑振捣:
按浇筑方案中的顺序、方法进行砼浇筑、振捣;按规定留置施工缝、后浇带;严格控制不同标号砼的使用范围。
8、过程检查:
竖向构件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梁柱节点浇筑范围,竖向构件浇筑完毕后核对材料用量。护模护筋人员全程旁站,模板变形、爆模立即整改,落地灰及时清理利用。严格控制板厚,过程中仪器测量,每60m2测量点不得少于1个。
9、补料:
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均需进行补料操作。同一标号的最后一车料在发料前,确定补料数量并及时通知供货方。每次浇筑砼要做好余料利用的预备方案,比如:预制构件浇筑。
10、收面养护:
浇筑完毕后进行一次收面,控制整体标高和平整度。初凝后(一般浇筑完毕3小时左右)进行二次收面,控制表面密实度和平整度。二次收面完毕后覆膜养护,板面和梁柱侧面均要养护。养护标准为:保持砼构件均匀润湿,板面洒水、梁柱喷雾器喷水。
养护
11、拆模及质量缺陷整改:
按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拆模时间(侧模)。通常以浇筑完毕起算,夏季不得早于8小时,冬季不得早于10小时。拆模后发现质量缺陷不得擅自修补,必须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许可下方能整改质量缺陷。需要凿毛的砼表面,凿毛时间必须大于浇筑时间24小时。
12、小结报告
每次浇筑完毕后核算送货确认单(进出场两次过磅换算)与材料计划量的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楼层放线时复测板面标高,作为板厚复查依据之一。
浇筑完毕后1天之内编写浇筑报告,对材料用量、人工用量、质量缺陷修补费用、其他措施等施工成本进行统计并与中标清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前后对比分析
在没有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精细化管理以前,混凝土的材料耗量在2%-3%之间,因修补质量缺陷的人工费费用达到了1元/m2。而在落实该项施工管理细则后,混凝土工程的主材损耗和修补人工费均下浮50%左右。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成本节约在2元/m2左右(建筑面积)。
我们过去总是认为,质量提高和成本降低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不可兼得。实际上这样的认知是不完全正确的, 其实在“合格”这个阈值以下,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是相互有利的;只有在超过“合格”向更高的质量目标努力时,在不改变施工工艺的前提下,质量才和成本成反比。
成本与质量的关系
在我们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都不足的时候,施工质量不但差而且成本还很高。随着团队的能力提高、施工人员的水平提高,质量上升的同时成本反而下降了。但超过一定质量标准后,要再提高施工质量则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成本就和施工质量成反比了。
因此存在一个“拐点”,就是质量与成本成反比和质量与成本转向正比的界限,这就是我们施工管理的最佳目标。通常,在施工质量几乎没有缺陷的时候,也就是没有质量通病的时候,质量和成本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时,我们项目团队发挥了最佳工作状态、工人发挥了最高生产效率,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创造最大的收益。
比如: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塌落度、和易性等进行管理既利于施工质量又利于节约成本。再比如:因为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如果不及时整改,容易造成孔洞缺陷,还可以导致板面整体浇筑厚度增加(因为要保持大面平整又不能露筋)。如果在施工前注意节点标高,既能提高质量还能节约成本。
付出与收获要平衡
只不过,要做到精细化管理,我们施工员会付出得更多,同时也应该提高享受利益分配的权利。“怎么做”只解决了一方面 问题,要让管理方案落地,还需要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这就是数据量化、全体经营的管理模式。
在我们公司,对于混凝土施工带来的成本节约,施工一线人员享有50%的利益分配权。具体方式可以查阅我写的另外一篇文章《打造可传承的民营企业只需要做到两点》,里面有对数据量化、透明分配等经营模式的详细讲解。
文章标签: 顶: 0踩: 0本文链接:https://www.lezhuanwang.net/kepu/8351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2023-09-17抖音文案怎么写容易上热门(抖音很火的朋友圈文案)
- 2023-09-17在卫生间怎么做(卫生间具体的装修施工步骤)
- 2023-09-17单相电子式电能表怎么接线(详谈电能表接线教程)
- 2023-09-17冰箱底下会流水出来是怎么回事(冰箱自动流水出来的解决方法)
- 2023-09-17金鱼吐泡泡是怎么回事(金鱼在水面吐泡泡的解决方法)
- 2023-09-17灯突然啪一声响然后灭了怎么处理(卧室吸顶灯突然闪了一下就灭了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