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丰收,秋粮在各地逐渐成熟。全国各地正在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秋粮生产顺利进行。
安徽省水稻主产区武威市85万亩水稻即将进入收获季节。为帮助农民机械化作业,当地组建了机械作业服务队,协助农民使用拖拉机收割,确保每一粒稻米都能安全存放在仓库。今年,安徽计划投资各类农机具240万台,实现玉米、大豆、中晚稻丰收80%以上。
秋季粮食生产也得益于新技术。黑龙江克山地区马铃薯采用大垄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平均亩产3500公斤以上。辽宁因地制宜推行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大豆丰收喜人。

广东逾1450万亩晚稻正进入开花灌浆期。为确保丰产,广东派出3000多名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
同时,一些盐碱地也成功改造成粮食种植区。以吉林市大安为中心的盐碱地区,经过不断的土壤改良和种植试验,72万亩稻田等待秋收。江苏东部沿海地区引水灌溉、盐碱淋洗、培育耐盐作物良种和良法,推进盐碱管理。今年,江苏还计划新增良田120万亩,升级高标准农田207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