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吴语使用人口8000万,横跨江苏、浙江、上海。然而,如今吴语使用率不断下降,非但小孩不会说,大人也快弗来三了。其中,吴语区的各自为战、又难以整合,被各个击破,是一个重要原因。
没有标准音
相比于粤语、客家话等方言,吴语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上海话说的人是多,但其他地方不认可。苏州话、杭州话各有千秋,但谁也无法说服谁。
于是,一个完整吴语体系被分裂为上海话、苏州河、杭州话、绍兴话、宁波话、无锡话、常州话等等。
每个地区都各自为战,各立山头。导致结果就是每个地方的方言都被边缘化、弱化。整个吴语区,完全的陷入被动了。

爱说普通话
现在吴语区的小伙伴,不知为何,都喜欢用普通话交流。
我上次招待来自无锡的客户,全程普通话交流,只有吃饭时候,他们说起无锡话,这才让我意识到我们都是吴语区的。
我有个表弟是苏州人,平时都是和我说普通话。他和我说,他们当地人除非在确信对方是苏州人,才会说苏州话,为免麻烦,都说普通话。
这样情况,还有许许多多。连吴语区太湖片这样高度互通的语言都无法做到交流,那其他吴语区的内部沟通,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互相别苗头
吴语区还有个特点,就是互相别苗头、拆台。
上海遭遇点什么事情,吴语的杭、苏,部分网友开始指点江山了。
相对来说,粤语区团结不少,甚至说客家话的广东人和说广府话的广东人也高度认同,彼此默契。
吴语区有部分城市互相别苗头,早年间上海和杭州的足球比赛都是火药味十足。有的旅游景点,非但不会善待吴语区居民,反而会利用乡音来宰一刀。
过去没有网络,虽然吴语区内部在别苗头,但在路上问路,交流还是比较融洽的,大家都客客气气。这些年网络反而加剧了吴语区内部的分化,部分拎不清的,加入这一进程。

吴语文化现状
吴语地区经济高度发达,长三角堪称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然而,经济发达难以掩饰文化的颓势。
吴语使用率低,小孩不会,大人不愿意说。吴语文化也越走越窄。
过去越剧在全国都很流行,特别是在吴语文化辐射地区的南京、福建、江西都有浓烈的越剧氛围。
现在呢?吴语本土越剧都越来越凋零,辐射地区的南京等地,更是一落千丈。
过去,吴语文化凭借着影视、戏剧、小说等,影响力巨大。
然而,现在相声、话剧、二人转却在长三角演出,场场爆棚。吴语本土的滑稽戏、地方戏剧,这些演员不是卖海参、婚庆捞金、电视台圈养,就是彻底转行,告别舞台了。

吴语路在何方?若干年后,吴侬软语消失在这片土地上,这个结果几乎无法避免。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保存吴语的视频、语音、文章。也许,这些东西,以后会派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