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四龄蚕有脓病怎样治(一种杀灭蚕脓病病毒的方法)

 人阅读 | 作者奔跑的小羊 | 时间:2023-09-21 12:16

蚕脓病病毒是完全可以杀灭的。但也不是用漂白粉、石灰浆、强氯精、消杀净、消特灵等药物就可以简单随便杀灭的。想要杀灭脓病病毒,我们就必须了解清楚其具体的来龙去脉,剖析病毒的结构形态,找出它的弱点才能将其杀灭。

VX:GXLST888

病毒的主要来源:为了防治农业和林业害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被人为的分离培养出来,制成生物农药,用于防治棉花、高粱、玉米、烟草、西红柿的棉铃虫。世界上成功地大面积应用过的还有松黄叶蜂、松叶蜂、维基尼亚松叶蜂、舞毒蛾、毒蛾、天幕毛虫、苜蓿粉蝶、粉纹夜蛾、实夜蛾、斜纹夜蛾、金合欢树蓑蛾等害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我国分离培养的,大面积田间治虫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棉铃虫、桑毛虫、斜纹夜蛾、舞毒蛾的核型多角体病毒。害虫是被杀死了,可核型多角体病毒(脓病病毒)却生存了下来,所以在桑园方圆数公里内,都不能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制成的生物农药,以免给种桑养蚕行业带来灭顶之灾,。

VX:GXLST888

蚕脓病即为病毒病,病毒为核型多角体,是最古老的病毒性蚕病。蚕农根据病蚕的各种症状,形象地称其为高节蚕、脓蚕、白肚蚕、托白水蚕等等。根据病症被称为血液型脓病或体腔(中肠)型脓病。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VX:GXLST888

一、病原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NPV)。存在形式有两种:NPV与NPB(多角体)。属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病毒粒子杆状,330×80 nm;dsDNA;Tm为87.5℃;多为整齐六角形十八面体(偶有四方、三角或不正形);2~6μm(平均3.2);光镜下易观察到;淡绿色,折光性强;比水重;易溶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及硫酸的水溶液和乙酸;不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苯、丙酮、1mol/l盐酸;苏丹Ⅲ不能使其着色。多在寄主的血、脂肪、氯管、皮肢等细胞的细胞核内发育,故称核型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寄主范围较广,主要寄生鳞翅目昆虫。经口食下或伤口感染。经口进入虫体的病毒被胃液消化,游离出杆状病毒粒子,通过中肠上皮细胞进入体腔,侵入细胞,在细胞核内增殖,之后再侵入健康细胞,直到昆虫致死。

二、病症

核型多角体病在蚕的各个龄期和各发育阶段都有发生。因病期不同,表现的症状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型。不眠蚕在蚕的催眠期间,蚕群体大部分快入眠时,核型多角体病蚕体壁紧张发亮,呈乳白色,行动活泼,狂躁爬行,不能入眠,最终体皮破裂,流脓而死。

起缩蚕:

在起蚕时发病。病蚕生长停滞,体色乳白而不见转青。体壁松弛多皱,体躯缩小。前节的节间膜向后套叠,最后出现典型的病征而死。

高节蚕:

又称“竹节蚕”。源于病蚕各环节节间膜或环节后半部(靠近节间膜处)隆起,就象竹节。多在4、5龄蚕盛食期发病。

脓蚕:

多发生于5龄后期至上簇前。环节肿胀拱起,呈算盘珠状,体壁紧张发亮,体色乳白,病重时,爬行缓慢,终因腹足失去把持力,从蚕匾或蔟中坠下,流脓而死。发病迟者死于蔟中或结薄皮茧而死亡,生产上比较常见。

斑脓蚕:

在生产上较少见,与蚕品种有关,现行品种少发生。发生时出现对称性的病斑,如黑褐色的焦脚、黑色气门及大的斑块等。

脓病蛹:

在5龄后期、熟蚕、初蛹期感染可造成蛹期发病。病蛹体色暗褐或乳白,体壁易破,一经震动即流出浓汁而死,造成茧层污染,即内印茧或死茏茧。

三、病变

NPV及其包涵体是在寄主细胞核内增殖和形成的,因而受感染的细胞核便发生一系列的病变过程。随着多角体的不断增多,使细胞核逐渐膨胀,随后细胞亦膨大破裂,这样多角体、病毒及细胞碎片就游离于血液中。

细胞、气管上皮、脂肪组织及真皮细胞易形成多角体。在生殖腺和神经细胞中只能形成少量多角体,而蜕皮脱、唾腺和马氏管等则很难形成,在丝腺中除前部丝腺不能形成多角体,中、后部丝腺细胞核均能形成大量多角体。已发现NPV可在中肠圆筒形细胞中增殖,但不能形成多角体。

四、发病特点

1、本病以食下传染为主(NPB),也可经伤口感染(NPV)。

2、主要传染源为病蚕血液(脓汁)。

3、本病主要发生在3龄~老熟(蛹期),尤以5龄中期~老熟前后最为严重。

4、本病属于亚急性传染病,小蚕感染后经3~4天发病死亡,大蚕经4~6天发病;外温高时,病程加快。

5、病蚕体壁破裂流脓之前,蚕座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6、由于NPB对自然环境有强的抵抗力,故该病除具有水平传播外,尚具有较强的垂直传播能力。

7、恶劣的环境条件及一些理化因素刺激可诱发本病。

8、不同蚕品种对本病抗性不同。

五、脓病病毒多角体的杀灭办法

通过上面对蚕脓病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深度剖析,我们发现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六角型十八面体(偶有四方、三角或不正形)易溶于碱性溶液,当病毒的保护层被溶解后,被包埋的杆状病毒粒子处于游离状态时,就可以用药物将其杀死,此时在药物的选择上就至关重要。举例常用漂白粉与石灰粉的消毒原理:

(1)漂白粉【主要成份:次氯酸钙,分子式 :Ca(ClO)2】消毒原理:

Ca(ClO)2+CO2+H2O=CaCO3↓+2HClO

解释:漂白粉主要成份是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无消毒作用)和次氯酸(可再分解)。

2HClO=光照=2HCl+O2↑

解释:由于次氯酸的不稳定性,在光照条件下释放出原子氧,原子氧有强氧化性,将病毒或细菌的蛋白质氧化,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之所以要求用漂白粉消毒后要拿到阳光下晒就是这个道理,晒了释放原子氧速度快,不晒释放原子氧速度就慢,达不到消毒的统一性。

从以上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我们发现漂白粉是在酸性环境下完成消毒,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外壳不溶于酸性环境,其杆状病毒粒子依然被完好的保护着。由此我们可以肯定的判断出,漂白粉对蚕的脓病病毒没有丝毫的杀灭作用,当然对其他病毒和细菌是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2)石灰粉【又叫熟石灰,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分子式Ca(OH)2】消毒原理:

直接或间接以碱性物质破坏病原菌的蛋白质和核酸,扰乱其正常代谢。由于它有改变溶液的酸碱度,夺取微生物细胞的水份,并与蛋白质形成蛋白化合物的性质,所以具有杀菌与防腐能力。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呈中强碱性,能溶解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外壳,但氢氧化钙常温下(20℃)溶解度约为0.17%,其杀菌能力比较低,不可彻底杀灭核型多角体病毒外壳溶解后释放出来的杆状病毒粒子,此时就需要加入【脓病康溶液】,将处于游离状态的杆状病毒粒子蛋白质凝固并杀死。

石灰粉不可长时间敞开露在空气中,否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Ca(OH)2+CO2=CaCO3↓+H2O

解释:石灰粉(Ca(OH)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结合,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没有任何杀菌消毒作用,从而导致石灰粉失效。

由此可见,杀灭脓病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为:

①利用【石灰粉水溶液】的中强碱性,溶解蚕脓病病毒核型多角体外壳,使杆状病毒粒子处于裸露游离状态;

②添加【脓病康溶液】,利用其强氧化性原理,迅速将游离态杆状病毒粒子蛋白质凝固,从而将病毒杀死。

由于核型多角体病毒多为食下感染,所以利用上述药水混合物做好桑叶消毒,喷洒蚕房、消毒蚕具,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发现创伤型蚕,及时拾出扔进盛装石灰粉的容器中。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