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乔家大院真实历史简介(晋商乔家的兴衰)

 人阅读 | 作者舞动奇迹 | 时间:2023-10-02 19:23

乔家大院虽然不是山西最大的民居宅院,却承载着乔家几百年来的兴衰。

 

有专家曾做过统计,从明朝初年到民国初年的500多年间,4大晋商的年总收入甚至赶上了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乔致庸则是晋商中的领头羊。

1818年,乔致庸诞生在山西祁县一个商贾世家,是乔家第三代,人称“亮财主”。他执掌家务期间,乔家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乔家另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全国各地商埠、码头。至清末,乔家已经在全国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数千万两白银。有人说,乔家鼎盛时“富可敌国”

 

乔致庸共有6个儿子。乔致庸也曾想在儿子中寻找继承人,却无一理想人选。他对儿子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长子不可委以重任,因为他骄横跋扈;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于老实,不是经济之才;四子朴实迟钝,不善于说话;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难当大任。最后,只能把家业交给了长孙乔映霞,也就是乔燕和的爷爷。乔映霞很好地继承了乔家诚恳踏实的经营风格,为了守住“信义”二字,不惜赔上身家。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当时山西发行的钞票是“晋钞”,阎锡山兵败后,晋钞迅速贬值,跟新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大概是250000∶1。如果对存款户以晋钞付出,乔家“大德通”可趁机大赚一笔。但乔家没有这么做,几乎动用了家族的全部积蓄,用新币付给存户。存款户没有吃晋钞贬值的亏,而已陷入困境的乔家则亏空数万两白银,“大德通”彻底走向了没落。

 

乔家一直坚持着这样的赔本买卖,直到1952年,最后一家“大德通”钱庄关了门。乔家两百年充满传奇的历史也宣告终结。

晋商乔家的兴衰,总结为八个字,竟是“兴也诚信,败也诚信”。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