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怎么繁殖黄颡鱼苗(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

 人阅读 | 作者舞动奇迹 | 时间:2023-12-04 11:16

黄颡鱼受精卵一般在水泥池中孵化,刚出膜的具卵黄囊仔鱼沉在池底,慢慢集群,在水温为22℃~28℃时经过3~5天,卵黄囊逐渐消失,仔鱼散开贴水泥池壁分布,出膜4~6天开口摄食。进入苗种培育阶段。此时可留在原孵化池中继续培育,也可移入鱼苗池培育。

一、鱼苗培育

水泥池培育:水泥池条件。用于培育鱼苗的水泥池,面积一般为10~20米2,池深1.0~1.2米,有可调节的溢水孔。水深根据鱼苗大小,控制在0.3~0.8米之间。鱼苗放养。将出膜后的黄颡鱼卵黄苗,转入鱼苗池,放养密度为5000尾/米3~8000尾/米3。

投饵及日常管理。出膜4~6天后,当鱼苗平游,开口摄食时,应及时投喂足量的轮虫、小型枝角类等开口饵料。轮虫和枝角类可以人工培育,也可在池塘内捞取。投喂前应用5%食盐水消毒2~3分钟。同时应用抄网过滤,除去里面的杂物。开口期的饵料还需用网孔0.4毫米的筛网过滤除去大型浮游动物。黄颡鱼口径发育较快,开口2~3天后即可摄食大型浮游动物。

每日要勤观察鱼苗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捞出剩余的残饵及死鱼苗,防止池中水质因缺氧而恶化,造成大批死鱼。经过7-10天的饲养,鱼苗长至2厘米左右,此时可在水泥池中稀疏、分池继续培育,但转至池塘中进行培育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池塘培育:可以将卵黄苗直接放入池塘中培育,也可以在孵化池中开口后将开口苗转入池塘中培育大规格苗种,操作细节参考下面鱼种培育。

二、鱼种培育

在池塘中进行黄颡鱼鱼种培育可以取得较高的成活率及较好的效益。在池塘中培育鱼种,可以从卵黄苗或开口苗开始,也可将在水泥池中培育至2厘米左右的鱼苗转至池塘进行鱼种培育。池塘培育黄颡鱼苗种的关键在于根据黄颡鱼苗种的生理、生态发育规律,为其培养合适的饵料及良好的栖息环境。

放养前准备:池塘准备。黄颡鱼苗种培育池不宜过大,适宜面积为1~2亩为宜,水深保持在0.8~1.2米,不宜过深。培育池选在靠近水源且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通风向阳的地方。培育池池底以黏土底质较好,淤泥不宜过深,平均深度最好不超过20厘米。由于黄颡鱼卵黄苗在前期有贴边的特性,池塘最好有硬质护坡以利于鱼苗栖息。

消毒清塘:黄颡鱼鱼苗在下池前10~15天,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培育池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杀灭池水中的寄生虫及虫卵、霉菌等敌害。清塘消毒的方法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采用干法清塘时,每亩生石灰的用量为100千克或漂白粉5千克(池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带水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为200千克(池塘中保持水深50-60厘米)或漂白粉15千克。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化水后立刻全池泼洒。浓度一定要高,并且要均匀。过一天后,用耙将池底淤泥翻动一次,这样才能保证清塘效果。

饵料培育:水温20℃~25℃时,在清塘用药后7~8天,要用有机肥、绿肥或粪肥培肥培育池中的水质。一般每亩施绿肥500千克或粪肥300千克,保证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开口饵料。施肥后3~5天,灰白色的轮虫开始出现,而后,大型浮游动物(红虫)开始出现并达到高峰。必须根据浮游生物的变化情况在不同时期将黄颡鱼卵黄苗、开口苗或在水泥池中培育至2厘米的鱼苗放入池塘中。黄颡鱼苗在进入培育池之前,应先进行试水,以确定培育池中的药性是否消失,或是否对黄颡鱼鱼苗构成威胁。方法是在鱼苗进入培育池之前,在培育池中架设一个小网箱,在网箱中放入几尾黄颡鱼鱼苗,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如果鱼苗活动、摄食正常,即可下池。

鱼苗放养:黄颡鱼鱼苗有集群活动和觅食的习性,因此,在鱼苗培育期间,要适当加大放养密度。每亩可放养3万~6万尾,保证充分利用培育池的水体空间。适当加大鱼苗的放养密度,还可充分利用鱼苗集群的习性,对鱼苗进行驯食,从而提高鱼苗对人工饲料的利用率。适当加大黄颡鱼鱼苗的放养密度,从鱼苗阶段即开始对鱼苗进行驯食,这对于鱼苗转出培育池后,进行成鱼饲养也是很有益处的。黄颡鱼鱼苗的培育,一般采用专池专养,还可以在鱼苗下池后15天左右,每亩搭配规格为8~12厘米的白鲢400~500尾。

饵料转换;研究表明,全长12.58-38.90厘米池塘培育的黄颡鱼,食物组成中数量组成以轮虫和枝角类为主,重量组成上以浮游甲壳动物和摇蚊幼虫为主。全长2厘米前(13日龄)主要以轮虫和枝角类为食,2厘米后则开始转向摄食底栖的水生昆虫和摇蚊幼虫,3厘米(23日龄,卵黄苗下池14天左右)以后主要以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如果水体中大型浮游动物丰富,黄颡鱼也大量摄食,但生长及成活情况受影响。在生产实践中,卵黄苗下池前两周通过施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及适量施肥维持大型浮游动物的数量以满足黄颡鱼苗种摄食需要,两周后要注意底栖动物的培育,或者开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

饲料投喂:当鱼苗长至4~5厘米时,鱼苗开始转向底栖生活,底栖饵料不足时,黄颡鱼还会在水层中捕食浮游动物,这时可以开始转食全价配合饲料。

驯食:选择鱼苗集群较多的池边或池角搭设食台,由于池中大量存在的浮游动物会影响鱼苗的转食,可以用0.2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在虫体密集位置局部杀虫。虽然黄颡鱼喜欢夜间摄食,建议池塘养殖时驯化到白天吃食。驯食宜选在天气正常时早上太阳出来后及下午进行。选用以优质动物蛋白源为主、蛋白含量在36%以上、粒径在1.2~1.5毫米的专用破碎饲料。投喂前可用少量水湿润饲料。驯食时先少量撒料,待鱼苗集群后逐渐增加投喂,每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经过2-3天即可成功驯食。

驯食成功后,应根据鱼苗数量逐渐调整投喂量。投喂要定时,投喂量要适中,以鱼苗在一小时内吃完为度;投饲做到少量多次,可调整到每天投喂3~4次,但要注意总量控制在鱼体重的5%左右。

三、日常管理

坚持至少早、中、晚三次巡塘,仔细观察池塘情况及鱼的摄食及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认真做好记录。可通过加注新水、施肥、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和开增氧机等手段改善水质。鱼苗培育的初期,池中水深控制在0.8米为好,逐渐加深到1.3~1.5米。此外可采用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调节池水水质和杀菌等手段预防疾病。如果发现鱼苗有异常活动的现象或有病害发生,应立即分析鱼苗发病的原因,并进行治疗。

四、鱼病防治

黄颡鱼苗种阶段常见疾病有红头、肠炎等细菌性疾病及绦虫等寄生虫病,应及时根据症状对症下药。

红头病:症状为病鱼头顶出现隆起或穿孔,鱼种阶段身体未出现典型症状时在水面侧身转圈,身体失去平衡。病因为爱德华氏菌感染。治疗方法为内服符合规定的杀菌药,或平时坚持泼洒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控制养殖水体中的病原菌。

肠炎:其症状为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治疗方法为每100千克饲料加大蒜250克拌料,连续喂养3~4天。其他鱼病可按无鳞鱼鱼病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绦虫:其症状为病鱼肠道中有绦虫寄生,鱼体消瘦,离群独游。诊断时挤压肠道肛门处有白色条形物出现。防治方法:切断绦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均有效。五、养殖效果

华中地区从5月中下旬投放卵黄苗,到冬季干池时,黄颡鱼鱼种平均规格能长至每千克100~120尾,但雌雄生长差异较大。有些雄鱼能长至100克左右的食用鱼上市规格,而大部分雌鱼规格为每千克160~180尾。正常条件下苗种成活率在80%左右,每亩能产黄颡鱼苗种400千克。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筛出后,剩余鱼种转入成鱼饲养阶段。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