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赚

六险一金指什么(入职缴纳六险一金指什么)

 人阅读 | 作者youmizhuan | 时间:2023-08-21 15:54

六险一金是什么意思

六险一金主要是指我们工作中比较常见的职工保障: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自然是管老年生活的,满足至少15年的年限,到退休年龄就能领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每年还会定期上涨。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针对看病的报销,职工医保报销额度最高能达到90%左右,非常有用。在满足当地医保的退休年限后同样可以退休,终生免费享受退休待遇。

工伤保险:针对工作相关的受伤、疾病的进行保障。可别小瞧他,对于各项保障规定的非常详细。遇到工伤抓紧申报,之后的医疗、康复、复发等各种情况就都有工伤保险条例做约束了。

失业保险:主要待遇就是失业金以及失业金期间的医疗,缴费满一年后,非本人意愿离职就可以申请失业金了。

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生育期间的生育津贴、生产费用的报销、还有计划生育手术的报销。未来将会被合并进医疗保险里,不过并不影响大家的待遇。

补充医疗保险:与上面的保险不同,补充医疗保险不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而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的。是在单位和职工参加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后,由单位或个人根据需求,适当增加医疗保险项目,来提高保险保障水平的一种补充性保险。

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是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的,归属于个人的一部分钱。最主要的用途就是贷款买房,利率会比商贷低很多。

除此之外,近几年还增加了一个新的补充养老方案,就是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在制度上是与养老保险并列的,由《企业年金办法》约束。具体层面,就是让企业和个人各出一部分钱,交给有相应资质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等到符合领取条件了,再进行领取。是一种非强制的补充养老制度。

欢迎关注查悦社保,了解社保公积金。

什么是五险一金、六险两金、七险两金?

应聘时,招聘单位总说福利待遇是五险一金、六险两金、七险两金,很多网友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区别在哪里?

下面跟大家具体分享一下。

一、五险一金

我们平时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缴纳15年以上可以领取养老金,退休后领取。个人缴纳一部分,公司缴纳一部分,一般是交的越多,交的时间越长,退休后领的就越多,但不超过限额。

基本医疗保险:买药、门诊、住院报销,个人缴纳一部分,公司缴纳一部分。

失业保险:如果被辞退的可以领,但主动离职的领不了。个人不缴纳,公司缴纳。

工伤保险:受工伤的才可以领取,个人不缴纳,公司缴纳。

生育保险:生小孩可以领取,主要是女职工生育津贴等。如果女方未缴纳,男方缴纳了生育保险也可以领取。个人缴纳一部分,公司缴纳一部分。

公积金:主要用来买房,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利率比较低)。或者租房、装修、还商贷等都可以提取出来,个人和公司1:1缴纳。

感觉最实用的是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尤其是公积金,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买房很关键,单位好一点儿的每个月公积金一共5、6千,单位差一些的每个月公积金只有几百元,差距还是很大,公积金低的,买房压力非常大!

二、六险两金

六险两金是在五险一金的基础上增加了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

补充医疗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增加了对疾病的保障范围和保障额度等。

企业年金:是对社保中的养老保险的补充,有人退休时可以一次性拿到数十万的企业年金,增强了对个人养老的保障。个人缴纳一部分,公司缴纳一部分。

三、七险两金

七险两金在六险两金的基础上增加了长期护理险。

长期护理保险:主要用于支付因年迈、疾病等所需的护理服务而产生的费用,在职人员个人适当缴纳,单位缴费部分由医保基金自行提取,退休人员则从返款中扣除。

了解了这么多,应聘的时候该怎么选择?一般情况下,单位越好,保障就会越好,险种也会越多。简单说,能选七险两金的不选五险一金,能选公积金交的高的,不选交的低的。

健康头条 | 怕老了没人照顾?“六险一金”来了!深圳人每月只需缴10.6元

11月8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发布《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深圳长期护理保险将于明年10月1日开征。这意味着深圳人“五险一金”将变“六险一金”了!

●什么是长期护理险?

所谓长期护理险,又称为社保“第六险”,是指对个体由于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疗养院治病医疗由专人陪护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支付的保险。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称为“失能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2.49亿老年人、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家庭面临的难题。

长期护理险,正是要解决失能老人的问题,使其生而有尊严、有保障,也使其家庭摆脱“失衡”的困境。

失能老人将由此减轻家庭负担,更好实现“老有所护”,深圳人从此也有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之外的“社会第六险”。

随着早期的“拓荒牛”逐渐老去,深圳老年人口增长也已进入快车道,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或者接近老龄化社会标准。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处副处长滕晓浩表示,虽然深圳步入老龄化社会较其他城市较晚,但由于特区的特殊人口结构,深圳将会出现大批人员同时段退休的情况,因此深圳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向“超级老龄化”演进的速度会大大高于其他城市。所以,深圳不能不“有备而老”。

●长期护理险缴费标准是什么?

发达国家长护险缴费标准是月均工资的1%-2%,但本着不影响营商环境、不增加企业和个人负担的原则,深圳只有0.1%。按照深圳市2019年度在岗人员月平均工资测算,一个月只需缴纳10.6元。

《条例》规定长期护理保险费以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0.1%的比例逐月缴交,其中职工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各按50%比例缴费,退休人员、居民以及其他人员由个人缴费,困难人群缴费由财政给予补助。以2019年度在岗人员月平均工资10646元测算,每人全年缴费约为128元,职工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各按50%比例缴费,即各承担约5.3元/月;退休人员、居民及其他人员由个人缴费,折合约10.6元/月。同时,还规定市政府可以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金收支结余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长期护理保险缴费标准,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条例》规定,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按照参保人照护评定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累计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年限等确定。照护评定等级确定后,失能老年人即可享受相应的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为什么要推出长期护理险?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失能人员超4000万,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此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曾预测,未来20年我国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老龄人口,2053年左右达到4.87亿峰值,即我国每3人中有1名60岁以上的人。

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报告对已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0岁至59岁成年人进行调查。

报告显示,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也就是说,超过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基本自理能力的衰退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的退化,25.4%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面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难题。可以说,正是社会的迫切需求,推动了长期护理险制度的建立。

“目前我们每月护理费用最高一级为8000元,这是针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这是央视网在咨询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养老养护中心机构时被告知的护理费报价。该工作人员介绍,其所在养老机构的月护理费一般处于5000元—8000元之间,依据老人的病情程度而有所不同。

根据深圳市公布的相关数据,2019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为每月近3500元。显然,对于失能、失智及高龄弱自理的老人来说,高昂的护理费用已经成为其沉重的经济负担。

●上海、广州、青岛等15个城市首批试点

2016年7月,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首批包括上海、广州、青岛、承德、长春、齐齐哈尔、南通、苏州、宁波、安庆、上饶、荆门、重庆、成都、石河子等15个试点城市。

山东青岛是我国最早试水长期护理保险的城市之一。参保人因年老、疾病而常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可以在定点机构或者家里,接受长期医疗护理。何茉莉老人今年87岁,因为中风生活自理困难,长期住在青岛市红十字老年护理院,护理员每天不仅照顾她日常起居,还提供康复服务。护理院医生邵丽红介绍说,护理员需要了解老人平时的饮食情况,做各项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压、血细胞分析、尿常规、糖尿病患者每周检查一次血糖。

按照当地政策,有需要的参保人,入住定点长期护理机构,可享受90%的报销;同时,定点机构每个床位每天有65元的补贴。所需资金由医保基金、政府财政、彩票公益金等多渠道共同承担。目前,青岛共有480多家类似的定点护理机构,超过10万老人享受该项制度。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主任单守勤表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在减轻个人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在医院住院每天需要数百元,进入区或者疗养院,进行医疗专护理,医保上只要投入170元,同时也给国家节约大量经费。

此外,在首批试点城市中,上海的陈阿婆就已经用上了长期护理保险。陈阿婆今年89岁了,患有帕金森、生活不能自理。每周有5天护理员都会到家里为她提供一小时的专业照护服务。根据政策,通过评估的老人,根据失能程度等级不同每周可获得3到7小时的服务。陈阿婆每周5小时的上门医疗照护,费用65元1小时,自己只需掏6.5元,其余90%由长护险基金支付。2019年,这项服务已惠及像陈阿婆这样的失能老人近50万人。

●长期护理险仍需从“长”计议

相关数据表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此前试点实施的过程中,已经给大量家庭带来了实惠。但各地在筹资、评估标准和服务等方面还不尽一致,需要进一步完善。从目前来看,少数中西部试点地区财政紧张,且医保基金也面临较大压力,大部分都是靠医保年度薪酬资金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鹤日前则撰文分析称,如果长期护理保险筹资过于依赖基本医疗保险,前者的独立性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从医保基金结余划转的制度设计,最不利于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筹资的独立性,一旦医保基金结余有限或不足,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也会受到威胁。

目前,长护险各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方案,并未形成统一的制度框架,比如关于失能老人的评级问题。对老人失能的程度进行划分是申请长护险的前提,但是国内缺少有效的评估机构,各个地方采取的评级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些地方是由民政部门进行评估,有些地方是由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有些地方则是由养老院互评。

除了护理人员缺乏、供需失衡这一结构性困境之外,随着长护险的试点推行,其他新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有些老人希望护理员提供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不包含在长护险项目内的家政服务;有些重度失能老人需要长期陪护,每天1小时的上门护理仍不足以满足需求;等等。由此来看,长期护理险如何进一步完善,仍需从“长”计议。

(晶报供稿)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