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的釉究竟是什么?
在颜色系专栏里,我们聊到过各色各异的颜色釉,考虑到很多新关注的朋友可能对什么是陶瓷的釉还不算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我们平日看到的瓷器,都有这一身光润、平滑的外衣,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名叫"釉"。这么讲可以有点抽象,那么我们可以从“釉”字本身来解析: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
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中国最早的釉是夏商朝原始瓷普遍采用的草木灰釉,草木灰在窑炉的温度达到1150℃就会熔融成青绿色的透明体,干硬在瓷坯表面就形成了透明釉,这是天然配好的釉料。
到了汉代又发明了用铅作助溶剂的纸温铅釉,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
但是草木灰釉的釉浆黏性不太强,化学组成也不稳定,熔融的温度范围太窄,很难控制,而且容易有严重的缩釉现象,为了克服这些缺陷,陶工们就在草木灰中加入粘土或者把草木灰和石灰石烧炼成灰,再加入粘土。这样就逐渐发展出了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釉料。
所以我们说的“釉”其实就是在高温下被熔融的石土或者金属矿物。而我们所看到瓷器中釉能呈现出颜色,是因为在釉料中掺入了氧化金属作为着色剂,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烧成温度中又会呈现不同的色泽。一般瓷土和釉料中本身都含有氧化铁,在高温烧制后会呈现出青色,而当釉料中铁元素少于0.75%时则呈现白色,所以白瓷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制成的。再如以铜为着色剂,在高温下会呈现出红色,而低温时为绿色。蓝色是以钴为呈色剂等。
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分,1100°C以下烧成的釉称为低温釉,1100°C-1250°C之间烧成的釉为中温釉,1250°C以上烧成的釉为高温釉。
釉使器物表面平滑、光亮、不吸湿、不透气,保护坯体而且经久耐用,也使得瓷器真正达到那如玉质的效果。
文 | 景德壹瓷 · 图 | 部分来源于网络
-
-
大美至简的“釉”惑!陶瓷收藏,玩到最后是单色釉
有一种美丽,纯净到极致,
浑然天成、素雅淡净。
与其相比,一切都黯然失色。
没有青花的蓝白相映,
没有彩瓷的繁复缤纷,
纵然仅纯净一色,
却不输于“浓抹淡妆”,
——这就是单色釉。
//////
单色釉在宋元时的创烧已经蔚为大观,明清时期官窑出品的精炼单色釉瓷更是臻于顶峰,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境界。明清单色釉瓷的精湛技艺,成就了它在拍场上的屡创新高。
精品赏鉴
LOT.4002
清中晚·窑变红釉小天球瓶
尺寸:口径3cm,高18.2cm
起拍:8000
说明:保真卡号:142319 此件清中晚·窑变红釉小天球瓶,小口,直颈,丰肩,圆腹,圈足。依传统天球瓶之器型,而尺寸缩小,小器大样,给人以精巧新颖之感。通体光素无纹,尽施窑变红釉,釉质坚致细密,釉色匀净润泽,器形秀美,线条流畅,制作精湛,品相良好,堪为观赏之佳器。
LOT.4003
清中·郎红釉荸荠瓶
尺寸:口径2.8cm,高14.6cm
起拍:10000
说明:
此件清中·郎红釉荸荠瓶,因器形似「荸荠」而名。造型端庄隽秀。内壁及底施泛青的白釉,外壁所施郎红釉鲜红亮丽,玻璃质感极强。郎窑红釉是康熙年间创烧的高温新品种。
LOT.4015
清中·郎红釉洗口瓶
尺寸:口径15.4cm,高58.6cm
起拍:16000
说明:保真卡号:711064 此件清中·郎红釉洗口瓶,洗口束颈,丰肩弧腹,胫足外撇,瓶身曲线优美,窈窕纤丽,器身罩施郎红釉,釉质细腻,纯正浓郁,匀凈含蓄,口沿一道白色“灯草边”,美艳中不乏清雅,对比鲜明,饶有意趣,带着历史岁月的沉稳气息,烧造之精良极为难得。
LOT.5073
清乾隆·霁红釉盘(官)
尺寸:口径20.8cm,高4.9cm
起拍:25000
说明:保真卡号:367407 此件清乾隆·霁红釉盘(官),敞口,浅弧腹,圈足。整体造型规整,胎体坚硬细密。内外壁施霁红釉,口沿留有一线灯草口,对比鲜明。釉光饱满丰腴,釉色纯净雅致,红釉凝浓,宝光内蕴。
LOT.5028
清光绪·柠檬黄釉“周刺公敦”兽耳三足簋
尺寸:口径18cm,通高28.5cm
起拍:50000
说明:保真卡号:169736 此件清光绪·柠檬黄釉“周刺公敦”兽耳三足簋,扁圆钮,圆盖,子母口,鼓腹,平底,三兽足,肩腹处詈对称象耳,系仿商周时期青铜簋的造型。该器的主体纹饰是凸弦纹,盖口和器肩部各饰四朵云纹,盖内有“周刺公敦”四字,外壁施黄釉,内施松石绿釉,呈色莹润光亮,釉面晶莹透澈,器型古朴端庄。
LOT.5041
清乾隆·黄釉双耳尊
尺寸:口径5.9cm,高13.4cm
起拍:100000
说明:保真卡号:216959 此件清乾隆·黄釉双耳尊,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撇口束颈,肩设鼠首衔环形双耳,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扁圆腹,底承圈足,身施以静穆柔亮的矫黄釉,釉质厚腴光润,浓妍深沉。整器造型古雅端庄,器体虽小,气势恢宏,为文房陈设雅器。
LOT.5098
清中·孔雀蓝釉梅瓶
尺寸:口径2.9cm,高15.1cm
起拍:15000
说明:保真卡号:442045 此件清中·孔雀蓝釉梅瓶,撇口平沿,束颈鼓腹,束腰撇足,器型窈窕,线条多变且变化柔和。身施孔雀蓝釉,釉色华贵明艳,如孔雀翎羽般翠丽鲜艳,耀人眼目。
LOT.5037
清·德化白釉达摩立像
尺寸:高35.2cm
起拍:25000
说明:保真卡号:123859 此件清·德化白釉达摩立像,达摩双目圆睁,双手平端于袖中,形象庄严,身披袈裟,工艺复杂,技艺精湛。立像身材伟岸,气度轩昂,其神态宁静慈祥。通体施白釉,釉质肥厚滋润。
LOT.5010
清中晚·鱼籽绿釉觯式瓶
尺寸:口径5.5cm,高13.4cm
起拍:18000
说明:保真卡号:170433 此件清中晚·鱼籽绿釉觯式瓶,直口,溜肩,肩以下渐敛,造型敦实可人,令人爱不释手。器身外壁满施鱼籽绿釉,釉面伴有细碎开片纹。整体发色翠绿,釉面荧透,清新脱俗。
LOT.6120
明·龙泉窑青釉印花福禄纹双耳瓶
尺寸:口宽14.6cm,高35.1cm
起拍:20000
说明:保真卡号:195170 此件明·龙泉窑青釉印花福禄纹双耳瓶,海棠口外撇,颈部内束,两侧置兽耳并衔接竹节形耳环,溜肩垂腹,高胫足外撇,器形修长饱满,秀美挺拔,曲线玲珑,为龙泉典型器型之一,但形制较常见品更显丰硕。
LOT.6166
明洪武·处州龙泉窑青釉缠枝莲纹折沿盘
尺寸:口径19.2cm,高2.1cm
起拍:100000
说明:保真卡号:353691 此件明洪武·处州龙泉窑青釉缠枝莲纹折沿盘,平口外展,壁腹微凹,盘心平凸,线条婉转起伏,外形俊美典雅,视觉效果绝佳,口沿暗刻回纹一周,盘心装饰缠枝花卉,布局繁密紧凑,刻划豪放流畅。以刀代笔,挥洒自如。其釉色青翠厚润,抚之如玉。
LOT.6172
清道光·秋葵绿釉雕瓷四季花卉纹洗
尺寸:口径6.5cm,高4.4cm
起拍:10000
说明:保真卡号:985928 此件清道光·秋葵绿釉雕瓷四季花卉纹洗,款识:李裕成作,直口短颈,扁圆腹,底承圈足,此制式是在瓷胎上进行浅浮雕及堆塑后烧制而成,以绿色为主体,装饰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纹,图案富有立体感。整器刀法细腻,构思精巧,风格淡雅,意境氤氲。
一篇文章让你看懂什么是“釉”,中国瓷器釉色大全
清雍正 胭脂水釉菊瓣盘(一对)
它是陶瓷的美丽外衣,
有的单纯如一,
有的五彩缤纷。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历史上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胎体,
例如宋代五大名窑,
除了定瓷胎体洁白质坚之外,
钧、汝、官、哥四窑和龙泉窑等均更重视它。
世人对它的成就有着说不尽的赞美,
它就是——釉。
清雍正 胭脂水釉菊瓣盘 局部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用矿物原料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使器物具有光泽,产生美观性。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局部
瓷器的釉彩开始比较单一,随着瓷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由开始的一种釉彩的素瓷发展到多种釉彩的彩瓷,详细区分名称很多。
单色釉
红:有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珊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束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娃娃脸等。
祭 红
豇豆红
宝石红
郎窑红
珊瑚红
胭脂红
粉 红
海棠红
铜 红
均 红
火焰红
青:有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梅子青。
天 青
粉 青
豆 青
冬 青
翠青
灰青
虾青
影青
蛋青
梅子青
绿:有孔雀绿、鹦哥绿、宝石绿、瓜皮绿等。
孔雀绿
松石绿
翠 绿
瓜皮绿
苹果绿
黄:有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腊黄等。
蛋黄
娇黄
鹅黄
淡 黄
鳝鱼黄
蓝:有霁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等。
霁蓝
洒蓝
天蓝
翠蓝
宝石蓝
白:有牙白、月白、甜白、青白、鱼肚白等。
月白
甜白
卵白
青白
黑:有黑彩、墨彩、乌金等。
乌金釉
紫:有茄皮紫、猪肝紫、玫瑰紫等。
玫瑰紫
深茄皮紫
淡茄皮紫
茶叶沫釉:茶叶颜色。
茶叶末
彩瓷釉色
彩瓷又分为釉下彩与釉上彩两大类,在坯胎上画好花纹图案后再施釉入窑烧制的叫釉下彩。在坯胎上施釉后入窑烧制好的瓷器上加以彩绘,又以炉火烘烧而成的叫釉上彩。
我国瓷器彩绘极为丰富,其品种有二百多种,现介绍以下几种:
《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铅釉陶器在汉代已经出现,至唐代开始盛行。就是在同一器物上用黄、绿、白或黄、绿、兰、褐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而以黄、绿、白为主的低温彩釉陶器就是“唐三彩”。
《青花》
青花瓷器,从元代开始出现的,明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到清代康熙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青花是属于瓷器的釉下彩。
《青花加紫》
用青料和氧化铜在胎上绘画,然后施釉一次烧制后,呈现出两种颜色,一是青花、一是紫色, 故请之青花加紫。
《釉里红》
用氧化铜在胎上绘画后,再施釉入窑烧制成的,呈现出红色。
《釉下三彩》
釉下三彩是由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所组成的。
《釉上三彩》
釉上三彩是瓷器釉面上的彩色,其颜色由黄、绿、紫三色组成。三彩瓷器在康熙时品种很多, 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酱白地三彩,此外还有加兰三彩。
《素三彩》
首创于明代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有较大发展。它一般由黄、绿、紫、白、兰等色构成,只要没有艳丽的红色,就可以称为素三彩。
《墨地三彩》
创于康熙中期,晚期就停烧了,成品件数极少。墨地三彩是先在坯胎上刻出图案纹饰再用青花、黑里红、豆青三种彩料渲染后敷釉烧成。
《水彩》
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暗淡之特征,它是光绪末期,宣统以后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彩色。
《斗彩》
就是用釉下青花勾绘图案轮廓,然后在釉上用红、黄、绿、紫等各种彩色在轮廓线内填绘,经炉火烘烧而成的,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互相争艳。
《五彩》
所谓五彩,并非五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的含意。
明代五彩是由红、绿、黄、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彩的青花所组成。清康熙五彩却是由五种釉上彩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部分。常见的是由红、黄、绿、兰、黑五种颜色所组成。有的还增加了金彩。
《粉彩》
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上彩。因为彩料中加有铅粉成分,故称之为粉彩。粉彩可分:青花粉彩、祭红釉地粉彩、天兰釉地粉彩、豆青釉地粉彩、珊珊釉地粉彩、抹红彩地粉彩、绿釉地粉彩、窑变釉地粉彩等。
《珐琅彩》
它是清朝彩瓷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因为珐琅彩的色料中含有玻璃质较多的缘故,因而有人称珐琅彩为料彩或洋彩。
《古铜彩》
在褐色的釉上加施古铜兰色或绿色锈斑及金彩,在彩色和纹饰方面仿古铜器,故称为古铜彩。此外,还有金彩、红彩、黄彩、红绿彩等。
文章标签: 顶: 0踩: 0本文链接:https://www.lezhuanwang.net/kepu/7463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华为watch3和3pro哪个值得买(华为watch GT3pro和watch3购买建议)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2023-08-21华为watch3和3pro哪个值得买(华为watch GT3pro和watch3购买建议)
- 2023-08-21mate40和mate40e区别哪个更好(华为Mate40和40E不同之处)
- 2023-08-21扣扣邮箱(扣扣邮箱怎么发文件)
- 2023-08-21spice(spice怎么记忆)
- 2023-08-21快手一键取关(猪跃快手一键取消关注)
- 2023-08-21tob和toc的区别(tog tob和toc的区别)